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抄寫的益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青 絲

 用電腦久了,文字都已習慣用電腦完成,動筆書寫的機會愈來愈少,偶爾碰巧需要寫字,時有提筆忘字的情況。而且記憶力也是明顯下降,在某一瞬間經常會出現「短路」的現象,一些本來再熟悉不過的人名或地名,即使絞盡腦汁,竭力思索,也是難以想起來。

 回想過去,學生時代的我,記憶力是出了名的好,一口氣能背兩百多首詩詞,一些著名的文賦,也是倒背如流。旁人都認為這是天賦異稟,是天生的強記之力,實際上,我並沒有過目成誦的天分,而是採用了一個最笨的辦法——將所讀的文字多作記誦,於心中默記後再抄寫下來,加深一遍印象,如此就可以做到經年不忘。只不過長久以來,隨著動筆書寫的次數的減少,這種記誦能力也是相應的隨之衰減,以至於出現了「老來多健忘」的情況。北宋李昭王己曰:「一傳未終,恍已迷其姓字,片文屢過,幾不辨其偏旁。」譏諷一些讀書人一篇史傳還沒有讀完,就已記不清傳主的姓名,閱完一段零散文字,一些字的偏旁就已被忘卻。我已相去不遠矣。

 過去看到一些知識淵博的學者談及某個話題,與之相關的材料總是信手拈來,經史子集脫口而出,不禁艷羨不已。後來一想,這種旁徵博引的能力,其實也是經過長時間的動手抄寫默誦,累積形成。因為學者讀書或者檢索資料,都是把書中的有用部分抄錄下來,以便於日後翻檢援用,正是這種動手抄寫的過程,加深了記憶,從而使得引用的效率大為提高。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談到蘇軾就是採用此法加深印象。蘇軾少時經常手抄經史書籍,每抄完一部就更換一種字體,如此既能使經籍典故留存於心,又練習了書法,一舉兩得。

 南北朝時期,齊高帝的兒子衡陽王蕭鈞好學,他用小楷把儒家五經仔細抄寫了一遍,放置在巾箱中,便於攜帶閱讀。旁人不解問他:「殿下家富墳索,何復須此?」意為你的典籍已經夠多了,怎麼還要手抄。蕭鈞答道,巾箱中常備五經,需要查檢時就很方便,另外還有一個好處是一經手抄,就再也不易忘記。其目的也是借抄寫的過程來鍛煉記憶力。

 明人吳應箕的《讀書止觀錄》談到抄寫有三大好處:一是可以加強背誦的效果;二是能夠約束自己的恣意放散之心,同時還可以校正書裡的錯別字;三是時常抄寫,手法純熟,對書法的增進有很大的助益。吳應箕還感慨地說,現在的人讀書,富人動輒花錢請人代抄,即使自己動手,也是敷衍潦草了事,而窮人又找借口推說無書可抄。今人已不再了解抄寫的好處。

 雖然現代科技給今人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適當的動動筆,還是必要的,而不要等到脫離了電腦之後,才發現已無法寫字。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秀才人情一棺蓋 (2011-08-30)
來鴻:江南古橋的文化意蘊 (2011-08-30)
豆棚閒話:抄寫的益處 (2011-08-30) (圖)
詞話詩說:拋磚引玉 (2011-08-30)
歷史與空間:對三國時期文化遺存的考古發掘 (2011-08-27) (圖)
朱然墓平面及剖面圖 (2011-08-27) (圖)
亦有可聞:鬥蟋蟀 (2011-08-27) (圖)
文化觀察:綿羊終結者 (2011-08-27) (圖)
歷史與空間:「萬歲」的魅力 (2011-08-24) (圖)
古今講台:土地神 (2011-08-24)
人文世相:握手還是解手? (2011-08-24) (圖)
開卷有益:奇書:《疑雨集》 (2011-08-24) (圖)
來鴻:永恆的葉在土壤 (2011-08-24)
詩情畫意 (2011-08-24)
歷史與空間:漿糊人常做漿糊事 (2011-08-23) (圖)
人文世相:越來越懶,越懶越難過 (2011-08-23)
心靈驛站:蛛 網 (2011-08-23) (圖)
生活點滴:去魚梁洲看月亮 (2011-08-23) (圖)
歷史與空間:紅花:中日交流之花 (2011-08-20) (圖)
豆棚閒話:貪官的底蘊 (2011-08-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