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自留地:推行國民教育助青少年把握人生路向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03]     我要評論

韋 剛

 「德育及國民教育」的宗旨是「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致力貢獻社會、國家和世界」,對時下青少年確是一劑良藥,既可使他們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又可給他們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不至惘然若失。

 近數月以來靜心聽到和讀到不少有關《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的意見和看法。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只因戰亂曾離開過小島幾年,戰後重回接受初中及高中教育。全程是在政府辦(即官立)的英中度過。課程只有一門公民(Civics),沒有正式的「國民教育」課,但是校門內外到處都是米字旗,課室、禮堂處處是英女皇像,英籍校長和教師趾高氣揚,典禮嘉賓往往是英籍高官甚至是港督伉儷;唱的是《天佑女皇》,讀的是專為殖民地學生編寫的課本。中學畢業了,成績和家庭經濟許可的便升入港大,要趕著出身工作的便去打洋行工或者投考「幫辦」;成績較差僅合格的便去做公務員,月薪275元,也算是一門鐵飯碗差事。在這種環境氛圍下,耳聞目染潛移默化,大多是安安分分地做個守法和用功的學生;好在那時社會不良分子還未大事侵入學校,中國人傳統美德在學校中還存著一定影響,因此,青年學子多數抱著「不怕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的想法,只求平平穩穩讀完那幾年,能夠踏進港大唸醫當然是上上籤,不然,入政府做公務員也不差。學校裡的課程內容和活動無不以英國馬首是瞻,教育的目的亦是希望培養青年人做殖民統治的順民。

幫助青年人淨化心靈除舊納新

 青年人的心靈像一扇剛打開的窗,無論是薰風或烈風,無論是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之音都可以飄進去,當然有些年青人有認知和選擇的能力,但是也有些是不辨香花毒草,尤其是往往會先入為主,入了鮑魚之肆卻還沾沾自喜。德育和國民教育不單止要由學校傳授解惑,整個社會的風氣和道德水平也對青少年有著重要影響。不過,由於學校是青少年主要受教育的地方,責任應由學校負責,要具體地設立有關的課程和活動。

 上年紀五十年代香港處於一個很獨特的環境,本身還在篳路藍縷地進行著戰後恢復,百廢待興,民生艱難,另一面北望神州正進行著熱火朝天的新中國建設。青年人感觸到殖民地和祖國兩地現實的差異和前途的不同,他們那打開了的靈魂之窗就會試圖吸收新的空氣和音響。容許我以個人的實例來解說一下:那時在那皇家庠序正穩當地朝著港大進發本來對前路不必籌謀,但不滿足於現實和追求至善是青年人的特點,打開了的心窗接觸到愛國學校的年青人的聲音;讀到了《文匯報》黎於群等作者的文字和《新晚報》那輕鬆引人入勝的雜文小品;記得我還參加過《大家談》的「捉雞」,拿了十元八塊稿費興高采烈地往「三聯」買書。就這樣,自我地接受了這些無形的「國民教育」,其中心內容就是能更好更全面地認識祖國。萌芽的思想經過並非朝夕可就的充實和提高,終於我和幾位同學放棄了香港大學的獎學金回到祖國大陸升學。由於每年這最負盛名的百年老店都有幾名「叛徒」出走,英籍校長當然盛怒,華籍副校長就把我的獎學金也吊銷了。

 所以說,德育和國民教育不能只是空談,而必須實事求是地讓年青人有所接觸有所體會,要讓他們心靈自由吐納除舊更新。這不是洗腦而是心靈的淨化歸真。

關注國家發展 明確人生方向

 無論是半世紀前或者是現在,認識祖國的下一步並不一定是要回到祖國讀書或服務。當然今時不同往日,年青人認識了祖國而投身到那大家庭大環境,其道路較我們那時寬暢得多。李克強副總理早些時在港大百年校慶的講話中鼓勵青年學生要「關注和了解祖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點確是十分重要。不要僅看現在,要看過去;不僅要橫向比較,還要縱向比較我國過去的底子。再請容許我談談個人經歷:由於考慮到我們是以農為主的大國,農產一貫不足供國人溫飽,所以我決定回國讀農。甫進校門不久便開始了連綿不斷的政治運動,整個反右三面紅旗教育改革上山下鄉,然後是惡名昭著的文革,走過這段坎坷崎嶇的路並不容易,在淒風苦雨中我揣在懷中的一掬春泥化作一方自留地,在它上面孕育著幾株支持活命的稻粱和一簇注向靈台的神矢,它們使我堅定地相信祖國,無論從珠江三角洲的稻田走向海南五指山麓的楓樹林,從維多利亞港遠航泰晤士河畔都沒有失去方向。

 幾天前在報上讀到一篇中六學生的文章,他有感當代青年人的表現,引用《孟子》的「四端」。他說:現在青年有「智」,但是缺少了「禮」和「義」。「四端」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原文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這位年青學生難得有這些看法,我讀了很高興和欣賞。不過,他評論道:「大學生缺乏的正是『禮』、『義』。以為恃『智』而狂妄自大,輕視規則、法治……」愚意以為如果以孟夫子所指的「智」似乎並非等同於「智識」,而是能分辨是非的能力智慧,這樣看來,有些年青學子自以為具「智」是否也高估了自己?

 可見,德育和國民教育對時下青少年確是一劑良藥,既可使他們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又可給他們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不至惘然若失。今天《文匯報》剛報道了本港有37%初中生抑鬱,他們也許正是因為惶惑而找不到前進的路標和指引。

 「德育及國民教育」的宗旨是「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致力貢獻社會、國家和世界」,這個大原則怎樣說也不能反對,而在進行這教育時無可避免地要認識和認同祖國,因此,只有企圖疏離和隔絕青年與祖國的血肉關係的人才會發出反對聲音。其中有人或以課程負擔重、不夠課時安排或缺乏師資等等原因作擋箭牌。其實,這些都可以通過課程的組合精簡、師資和教材的培訓組織等方法解決。當然,師資不能濫竽充數,教授「德育及國民教育」的老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德行和對祖國有正確的認識。

 限於水平,對此教育大問題我應不能置喙,但此事有關青少年和香港前途,所以本著「位卑未敢忘憂國」之旨,謹表寸見。

相關新聞
來論:激進反對派三K黨式暴行震驚香港 (2011-09-03)
黃毓民議事堂上公然襲警必須追究 (2011-09-03)
中國日報:為香港錯失機遇而憂 (2011-09-03)
暴力示威損害香港核心價值 (2011-09-03)
自留地:推行國民教育助青少年把握人生路向 (2011-09-03)
世紀風雲:中國改革兩個亟待釐清和重視的問題 (2011-09-03)
縱論香港:反對派借保安爭議狙擊警隊用心險惡 (2011-09-02)
廿四味:《蘋果》造謠 佛都有火 (2011-09-02)
各界暢談中央挺港:排除干擾 盡快發揮中央惠港措施效用 (2011-09-02) (圖)
珍惜李克強訪港成果 (2011-09-02)
推國策成樞紐 第三跑道不應拖延 (2011-09-02)
為跨境學童簽發羅湖道禁區通行證正面睇 (2011-09-02)
為理明言:政府請認真考慮增建公屋及復建居屋 (2011-09-02)
豈能否定政要出席大學活動 (2011-09-02)
縱論香港:反對派將安保政治化 與港人福祉為敵 (2011-09-01)
各界暢談中央挺港:抓住發展機遇 續寫新的傳奇 (2011-09-01) (圖)
興建第三條跑道刻不容緩 (2011-09-01)
拜登訪華成果知多少? (2011-09-01)
蔡英文參選的三大困局 (2011-09-01)
政經多面體:對「失望景點」評選不必太認真 (2011-09-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