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警方成立專責小組打擊網上騙案,左起:詹德明、蔡偉富及黃志明。香港文匯報記者鄭佩琪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佩琪)網上購物或拍賣讓人足不出戶都能買齊所需,這種便利消費模式在港愈見普遍,相關騙案亦呈上升趨勢。警方今年上半年錄得391宗網上商業騙案,按年增33%。去年底成立的打擊網上拍賣騙案專責小組,至今拘捕34名「網上騙子」,涉及131宗騙案,金額達56萬元,被捕者最小17歲。警方近期更發現「新招」,騙徒利用提供網上兌換或增值服務的中介人收取「騙款」,增加警方調查的難度,警方正調查中介人有否參與騙案。
集中「火力」針對拍賣網討論區
網上騙案以往由警方商罪科的科技罪案組調查,有見網上拍賣或購物騙案日漸趨升,警方去年11月於新界北總警區成立專責小組,集中「火力」處理香港主要拍賣網站及網上討論區的騙案。
傳統行騙手法是騙徒於拍賣網或網上討論區訛稱有貨出售,當買家付款後,騙徒便銷聲匿跡;或偽裝有意買貨,向賣家發出已匯款的虛假銀行電郵,哄騙賣家寄貨。另一種較常見手法是,騙徒訛稱已電匯貨款到賣家帳戶,然後再發出虛假銀行電郵,聲稱電匯帳戶設有提款最低金額,著賣家額外存入一筆錢,令帳戶金額達至最低水平。賣家不虞有詐,以為貨款已存入銀行戶口,便寄出貨物及存入款項以達最低水平,豈料電郵是虛假,賣家最終財、貨兩失。
警方的調查亦發現,騙案近期出現新手法。新界北總警區重案組第2B隊高級督察黃志明表示,現時有人於網上提供兌換貨幣或增值的中介服務,協助網民於境外網站購物。近月發現有騙徒利用中介人,指示「上釣者」將款項存入中介人的帳戶,由中介人代騙徒收取「騙款」,惟黃志明指出,該批被捕人士中,有數人為中介人,現正調查是否有人以中介人身份參與騙案。
「騙財多過騙貨」 盜帳追查難
網絡無疆界,網上騙子來自「五湖四海」,騙取的貨物更是「包羅萬有」,由最新潮流數碼產品、化妝品、衣履服飾、音響、手機,至嬰兒車都是覬覦目標。新界北總警區重案組第2隊總督察詹德明表示,騙徒想「騙財多過騙貨」,通常利用電郵、電話等聯絡「上釣者」,以博取對方的信任;有人以為交易對象提供帳戶,如「出事」理應可追查,但有關帳戶往往是盜用得來。
專責小組會透過收集情報及「放蛇」打擊騙案,曾多次「放蛇」相約疑似騙徒當面交易,小組承認部分騙徒使用境外伺服器,增加追查難度。警方提醒,參與網上騙案會被控盜竊罪,最高刑罰監禁10年;如借出帳戶予騙徒使用,可能觸犯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的「洗黑錢罪」,最高監禁14年及罰款500萬元。
上月底,一名涉及連串網上拍賣騙案的男子,被判「洗黑錢罪」成立被判處140小時社會服務令。案件受害人多達39人,涉及騙款共4萬多元。新界北總警區刑事偵緝總警司(行動)蔡偉富稱,若有關騙案數字持續上升,會考慮要求法庭加重判刑,以收阻嚇作用。他補充,警方已聯繫郵政署及速遞公司,當收到被騙人士舉報,會即時通知有關方面,截停貨物交收。今年2至5月,共成功協助10名賣家「追回」已寄出貨物,總值3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