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畢馬威報告稱,中國正在失去作為全世界最廉價製造品生產地的地位,而印尼和孟加拉等國則受益匪淺。圖為珠三角某企業生產車間一隅。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李理 北京報道) 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畢馬威(KPMG)近日發佈報告稱,鑒於中國現時的最低工資水平已是南亞及東南亞地區4倍,一些製造商被迫把工廠移至他國。報告稱,中國正在失去作為全世界最廉價製造品生產地的地位,而印尼和孟加拉等國則受益匪淺。
畢馬威亞太區主席戴力行(Nick Debnam)表示,「在中國以超低成本採購貨物已經成為歷史。由於西方消費市場依舊疲軟,商人們無法通過價格上漲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許多公司被迫重新調整採購策略。」
勞工缺薪金增 製造業成本升
今年以來,內地已有6個省份再次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漲幅近三成。人保部信息中心趨勢分析小組的最新分析報告顯示,上半年由於CPI一直處於高位,企業面臨人工成本上漲的巨大壓力,二季度八成以上企業普通工人的月薪在1,500元以上,比一季度提高10個百分點,大學生的工資增幅更是達到了30%。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不止是鞋業,類似服裝、箱包、紡織、輕工日用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生產成本也有所上升。
畢馬威報告稱,儘管中國現時仍是世界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和傢具生產地,但印尼、越南及印度等國的衣飾用品生產力已後來者居上。畢馬威數據顯示,印尼2010年鞋類出口狂漲42%,達2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34.24億元)。截至2011年7月,孟加拉紡織品出口上漲43%,多達18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50.65億元)。
畢馬威分析指出,現在中國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而勞動力短缺使人們對薪資水平的要求提高。儘管大量廠家已將工廠從東南沿海遷至內陸地區,以尋求較廉價的勞動力,但這僅是權宜之計,它們已很難再尋得長久的成本優勢。
產業升級加快 競爭優勢仍存
事實上,在中國製造業競爭力方面,還有多家機構與畢馬威保持一致的觀點。中國美國商會會長Christian Murck早前就曾指出,美國在華製造企業的供應鏈已經在被打斷,中國的低工資優勢將會消失。他認為,中國能源、原材料、房地產和海運成本的提高,將迅速增加美國製造商在海外的運營成本。
不過,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事務副會長Robert Poole 16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強調,他注意到,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同時,產業升級的步伐亦在加快。Robert Poole說,「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仍然具有廣闊消費市場等競爭優勢,這是許多國際製造企業所看重的。」他又預計稱,至少在未來5年內,國際產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依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