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百子里公園第2層是室外歷史展覽迴廊,總長度約40米至50米。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謝雅寶) 辛亥革命距今已有100年歷史,當年香港有一班熱血的革命青年,穿梭於中環的一個小巷內,商討國事及籌劃起義行動,該個小巷就是「百子里」。百子里「藏身」於中環結志街與鴨巴甸街內,是一道很短的死胡同,由於百子里的位置獨特,地理環境既隱蔽,又多出入口,因此成為當年革命分子策劃革命行動的重要據地,亦是辛亥革命的搖籃。
「輔仁文社」社員作「秘密通道」
中法越南戰爭後,香港華人精英主張中國改革,以楊衢雲及謝纘太為首的「輔仁文社」於1892年在中環百子里1號2樓成立。在1895年,興中會在香港成立後,孫中山邀請楊衢雲的「輔仁文社」成員加入,後來文社亦與興中會合併,展開革命之旅。而百子里是一條小巷,既隱蔽又多出入口,成為當年「輔仁文社」社員通往集合處的「秘密通道」。
「輔仁文社」原址已被改建為唐樓,惟巷口的百子里依然保留當年的氛圍,原因是百子里公園周邊已被眾多唐樓「包圍」,即使走進大街內,亦未必會留意到這個地方,依舊保持其高度隱蔽性。百子里公園現在是「孫中山史蹟徑」一部分,位處於中環結志街與鴨巴甸街內的一條死胡同,只有在結志街入口處掛上中、英文版本的「百子里」牌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