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從改名到作詩再到改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每個人的姓氏是生而有之的,所以取個好名就很重要了。網上圖片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董就雄

 經常有朋友向我問及為出生嬰兒起名(粵人多將「起名」稱為「改名」,本文沿用此粵語用法)的問題,例如哪些字意思好?哪些字聲音好聽?或者直接問我有甚麼建議。老實說,我可不是改名專家,這些朋友問我意見的原因大抵因為我喜歡寫古典詩,他們覺得我喜歡斟酌文字,或者直覺上以為我懂很多好字、深字,故問問我意見。後來我發覺,朋友們大部分心目中已有想法,或想取某個意思而未想到合用的字,故我給的意見主要是從聲音上考慮。

 我為朋友們的兒女改名「出謀獻策」時,首先會對他們說:我們粵人改名,意思確定後,接著最重要的是講究用字平仄的和諧,千萬不要改三個字都是平聲的名。所謂三個字平聲的名,包括三個字都是陽平、陰平或陰陽平夾雜在一起。三個字都是陽平的如楊鵬翔、林奇雄(不敢舉太多,擔心得罪諸位讀者,如巧合言中某位之名,請諒,下同),三個陰平的如張春霏、孫飛英,三個字陰陽平夾雜的如藍英翹、吳琦君等。其中以三個陽平聲的名字最不動聽,更須避免的是三個陽平聲且是同聲母者或同韻母者,例如凌良林、徐松材是三字同聲,程榮齡、羅和娥是三字同韻。之所以有這種認知,是因為以前上古典詩創作課時,老師千叮萬囑命我們作律詩時不要犯「三平尾」(或稱「三平調」),故印象深刻。

 後來,由於我每次都給朋友這種建議,或者以此準則為他們篩選名字;上課時又向學生灌輸類近的看法。有時反思這種說法,發現愈來愈有問題,例如蘇東坡,是三個陰平字,但聽來很好聽;又如歐陽修,兩陰平夾一陽平,亦甚悅耳。那麼三個字是平聲的名字,以及作詩時犯三平又有甚麼問題呢?這問題想了很久,後來在杜甫的一首詩中找到了答案。杜甫有〈石櫃閣〉五古一首,其中有「臨虛蕩高壁,清暉回群鷗」之句,詩後仇兆鰲注云:

 古詩有五字皆平者,曹植詩「悲鳴夫何為」,杜詩「清暉回群鷗」是也。……有七言皆平者,崔魯詩「梨花梅花參差開」。……但在古詩,可不拘耳。(《杜詩詳注》卷九)

 杜句「清暉回群鷗」五字皆平聲,比三字平聲多出二字,理論上更不動聽,但我們諷誦此句,絲毫無礙耳之感。細察杜詩此句,首二字「清暉」在粵語中屬陰平,「回群」二字是陽平,「鷗」字是陰平。唐人對平聲是否已明晰具備陰陽的概念,我們不敢肯定,但杜甫此句之平聲安排明顯是刻意為之的。相信在他心目中最少已有平聲高低的概念,故沒有採取五字純高(陰)平、純低(陽)平的鋪排方式。更關鍵的是,杜甫此五字的鋪排彷彿參照了「仄仄平平仄」的格律概念,陰平若比作「仄」的話(事實上仄聲中的陰入聲調值就與陰平一樣),陽平可比作平,這種參照安排就是此句動聽的原因。相反,仇注所引的另一個五平例子,即曹植的「悲鳴夫何為」的聲音效果比起杜句就相差甚遠,因此句除首字「悲」是陰平外,餘四字均是陽平。顯而易見,曹植寫此詩時並未有如杜甫般的聲音考慮,這應與當時對聲音的掌握未若唐人般後出轉精有關。

 如果我們再看仇注所引的更多平聲的唐人崔魯(《全唐詩》作崔櫓,茲從之)詩句例子,會更明白古人動聽詩句聲音安排的規律。崔櫓「梨花梅花參差開」一句出自其〈春日即事〉詩,此句七字俱平聲,第一三字「梨」、「梅」是陽平,其餘五字陰平,再以平仄譜式作類比,這可當作「平仄平仄仄仄仄」(這裡是以調值類比,並非是該句諸字的真正平仄)。當我們誦讀時,「梨」、「梅」二字會稍沉,故有頓挫之美;至於「參差開」三字陰平,其聲音本來就甚悅耳,因而作者沒有摻入低(陽)平之安排。而「花參差開」四字陰平,似乎不太動聽,但由於「花」字是詩句的第四字,剛好是一個小停頓,而「參差開」意思上亦別作一組,因而不會將之視為四字連陰平的組合;故聲音上仍甚好聽。假設此句改作「櫻花荊花參差開」,又或「梨花梅花連綿開」,都會沒如原句「梨花梅花參差開」般悅耳,因為前者七字陰平,數量太多而欠變化;後者則陽平(梨、梅、連、綿)略多,音調較沉。明人李東陽亦留意到五字連平、七字連平的問題,其《麓堂詩話》謂:

 詩有純用平側字而自相諧協者。如「輕裾隨風還」,五字皆平;「桃花梨花參差開」,七字皆平……。此等雖難學,亦不可不知也。

 這裡「輕裾隨風還」自出曹植〈美女篇〉,平聲鋪排是陰陰陽陰陽,以平仄類比是仄仄平仄平,比杜句「清暉回群鷗」之動聽效果稍遜一些。但由於其平聲陰陽交錯運用,故效果亦不錯。至於「桃花梨花參差開」一句,李東陽應是指崔櫓詩而言,只是第一三字略有不同,引作「桃」、「梨」,而非仇注的「梨」、「梅」,但同樣是陽平聲。李氏謂「純用平」但「自相諧協」,明顯是指此類五平、七平是可以運用到自相諧協的地步的,比仇注對此類五平七平運用的「但在古詩,可不拘耳」評語要正面及深入得多,李氏又謂「此等雖難學,亦不可不知也」,更是以一種甚為褒賞的態度評論的。但李氏並沒有說出「自相諧協」的原因,筆者以為五字或七字連平而能「自相諧協」的原因就在於陰陽平(或稱高低平)的間隔調配,五字如杜句「清暉回群鷗」的「陰陰陽陽陰」(或「高高低低高」),曹植句「輕裾隨風還」的「陰陰陽陰陽」(或「高高低高低」),七字如崔櫓句「梨花梅花參差開」的「陽陰陽陰——陰陰陰」(或「低高低高——高高高」)。總之,竅門就是,五字連平句前三字或後三字間必須具備陰陽平,七字連平句前五字或後五字間必須具備陰陽平,並作有規律的交錯運用;而且必須避免三個陽平連用,三個陰平連用或者三字中陰陽平合用則可以不拘。這對我們創作古體詩時運用五平或七平句頗有參考價值。

 但古人何以設下格律詩避免三平的創作則規呢?淺見以為,這主要是因為格律詩為後起詩體,必須要與古體詩多用三平尾的特點相異(據王力《漢語詩律學》,古體詩以三平、平仄平、仄平仄三種結尾最常見),才能顯出格律詩的自我特色。反而與一般說法認為這是基於聲音動聽與否的考慮關係不大,否則就難以解釋為何三個陰(高)平連用或陰陽平合用而仍能悅耳。當然,我們寫近體詩時,仍要避免三平,要守這個古人已定下的規矩。而寫古體詩時,有時也應避免三個陽平(低平)連用(除非要刻意表現一種拗折低沉的感覺),因為這樣非常不動聽,至於三個陰平或陰陽平合用的情況則沒有問題。

 回到改名這個話題上,我們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歸納出改平聲名字要考慮的規則:就是要避免三個字俱是陽平聲,而三個陰平、陽陰陽、陰陰陽、陽陽陰俱無問題。當然,從聲音角度,最好聽的名字應該是有平有仄,這樣三個字聲音才富於變化,甚至可考慮三個字四聲(平上去入)俱不同,這就更動聽了。或有讀者會問,那麼改名時三個字是仄聲要否避免?格律詩創作中三仄腳問題大嗎?限於篇幅,要留待下次討論了。(本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她跨越少女年代 (2011-10-02)
文藝天地•試筆:生與死 (2011-10-02)
文藝天地•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十四) (2011-10-02)
生活點滴:秋天開放枇杷花 (2011-10-02) (圖)
歷史與空間:從改名到作詩再到改名 (2011-10-02) (圖)
歷史與空間:辛亥,終結帝制之年 (2011-09-28) (圖)
古今講台:松花江上 (2011-09-28)
豆棚閒話:從《關雎》看淑女的標準 (2011-09-28)
生活點滴:一葉芭蕉一葉秋 (2011-09-28) (圖)
古典瞬間:恤老濟老 (2011-09-28) (圖)
歷史與空間:「任務」 (2011-09-27) (圖)
人文世相:底層人的尊嚴 (2011-09-27) (圖)
開卷有益:一種明媚的幸福嚮往 (2011-09-27) (圖)
詞話詩說:西西弗斯之歌 (2011-09-27)
歷史與空間:周明泰.幾禮居•戲曲文獻 (2011-09-25) (圖)
心靈驛站:鑽 飾 (2011-09-25) (圖)
文藝天地•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十三) (2011-09-25)
文藝天地•手寫板:亞力山卓 天晴 (2011-09-25) (圖)
歷史與空間:文人相親王士禎 (2011-09-21) (圖)
古今講台:烏蘇里江船歌 (2011-09-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