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辛亥,終結帝制之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 網上圖片

賀越明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發100周年。年初以來,新出了不少有關這一歷史事件的圖書,使得相關研究更為深入。但粗略披覽,可見其中論述「辛亥前」居多,而涉及「辛亥後」較少。這也不奇怪,對於這場革命何以發生的探究向來是關注重點,近年新材料的發掘和新視角的形成,引出了更多這方面的話題和見解。但如若要總結和提煉這場革命的意義和教訓,對「辛亥後」的深入觀察和解析也同樣重要。

 100年前武昌城頭的槍聲,打落了溥儀頭上的那頂王冠,也打掉了延續260多年的滿清王朝統治。不過,這之後卻發生過兩次政體倒退的事件,一是袁世凱稱帝,一是張勳復辟,均如曇花一現,稍縱即逝。究其原因,這是不成熟的革命黨人發起的一場不成熟的革命,他們先天的軟弱性和局限性,注定不會從根本上觸碰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新創立的民國徒具形式,原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絲毫改變,持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階級統治仍然根深柢固,既然君主專制賴以生存的這一切依然存在,稱帝、復辟就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間。

 革命後共和取代帝制,出任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本是末代王朝手握政、軍、財大權的內閣總理大臣,上任後野心膨脹,待機而動。他憑藉手中的武力,鎮壓革命黨人,廢除國會,修改《臨時約法》,形成大權獨攬之勢。這時,依據清室優待條件,溥儀續住宮內,不僅保持前清王朝體制,還時常坐上寶座接見前去「朝拜」的官僚。與「小朝廷」為鄰的袁世凱,一方面有楊度、孫毓筠、李燮和、胡瑛、 劉師培、嚴復組成籌安會勸進,一方面獲美、日顧問「高昇一步」的鼓動,沉溺於恢復帝制之夢越來越深。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凱悍然宣佈廢除共和政體,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年號洪憲,自任皇帝,並接受百官朝賀。但是,此舉當即遭到各地通電聲討,有的直指這是「叛逆罪惡,已不容誅」。革命黨首領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斥責其已經背叛了共和制,號召人民起來鬥爭。原雲南都督蔡鍔宣佈雲南獨立,發動「護國戰爭」。不僅一些擁護共和制度而曾將希望寄託在袁世凱身上的人反對他稱帝,就連改良派中原來的帝黨分子張謇、湯壽潛等擔心帝制可能引起革命,也改變立場轉而反對。袁世凱的親信段祺瑞、馮國璋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也不願出手相助,尤其當袁的部屬陳宦、湯鄉銘也通電獨立時,更使他變成孤家寡人。從1915年10月到12月兩個月裡,日本政府聯合英、俄等國,屢次警告袁世凱不要改變政體,並暗中扶植其他反袁派系。雲南獨立後,日本又拒袁之特使於國門之外。在內外交困中,袁世凱於1916年6月6日病逝,稱帝僅81天,卻遺下萬世罵名。

 繼袁世凱之後,張勳於1917年7月率3,000多辮子軍闖進北京,把末代皇帝溥儀吹吹打打地重新抬上寶座,也演出了一場復辟醜劇。這一行動同樣得到帝國主義分子的支持。1912年秋,德國亨利親王來華訪問時當面向恭賢親王溥偉表示,他的皇兄陛下和其本人將竭力支持清朝復辟。1916年,日本一個政客也經常往來於徐州與上海,敦促張勳「起義」。可是,溥儀重登寶座還沒坐熱,孫中山就在上海與各方代表議決聲討,並準備成立新政府分庭抗禮。梁啟超也接連撰文抨擊張勳操辦的復辟醜劇。當時有報紙評論指出:「全國民情,莫不反對復辟。」雖稍嫌誇張,也多少反映真實情狀。在復辟派內部,「武聖」張勳與「文聖」康有為對方案也意見不合,難以統一。結果,張勳只把溥儀重新供奉了12天,就被馮玉祥率兵趕走,躲進了外國使館。

 袁世凱稱帝和張勳復辟,性質大體相同,都是封建勢力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的迴光返照。若說有何不同,前者是自己要登基當皇帝,也是代表軍閥和官僚集團;後者把已被推翻的皇帝重新送回皇宮,更多地代表以復辟清王朝為宗旨的遺老遺少。曾有學者比較這兩次事件的主角,稱一個是當權的帝制復辟派,一個是在野的帝制復辟派。的確,袁世凱從臨時大總統、總統到終身總統,而終於想當皇帝,夢想建立傳子傳孫、「萬世一統」的世襲統治,至於溥儀周圍那些前朝遺老、王公貴族,自然仇視一切共和制度,對清王朝戀戀不捨。他們殊途同歸,都企圖恢復封建統治秩序,實現權力傳承和財產世襲的目標。然而,時代列車開始駛上新的軌道,不可能再走回頭路了。辛亥革命揭示了歷史發展的不可逆轉性,無論是當權的袁世凱龍袍加身,還是下台的溥儀重登皇位,除了很快一敗塗地,不會有另一個結果。

 親歷那場歷史巨變的吳玉章在《辛亥革命》一書中說:「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做瘋子。孫中山先生就曾經是一個被人家看做瘋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後,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瘋子。」這段素樸的話語,極為深刻地闡述了辛亥革命的劃時代意義。身處「辛亥後」的袁世凱和張勳,不自量力,逆勢而動,成了留下歷史笑柄的「瘋子」。

 辛亥,是中國歷史上終結帝制之年。此後,封建土壤並沒有徹底剷除,帝王思想和作風更未絕跡,但民眾對必須「三呼萬歲」的皇帝大都具備本能的反感和厭棄。時至今日,儘管在文藝作品尤其是影視劇中,不時還會出現所謂「好皇帝」 的形象,但現實生活裡不再有人願做「皇恩浩蕩」下的子民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辛亥,終結帝制之年 (2011-09-28) (圖)
古今講台:松花江上 (2011-09-28)
豆棚閒話:從《關雎》看淑女的標準 (2011-09-28)
生活點滴:一葉芭蕉一葉秋 (2011-09-28) (圖)
古典瞬間:恤老濟老 (2011-09-28) (圖)
歷史與空間:「任務」 (2011-09-27) (圖)
人文世相:底層人的尊嚴 (2011-09-27) (圖)
開卷有益:一種明媚的幸福嚮往 (2011-09-27) (圖)
詞話詩說:西西弗斯之歌 (2011-09-27)
歷史與空間:周明泰.幾禮居•戲曲文獻 (2011-09-25) (圖)
心靈驛站:鑽 飾 (2011-09-25) (圖)
文藝天地•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十三) (2011-09-25)
文藝天地•手寫板:亞力山卓 天晴 (2011-09-25) (圖)
歷史與空間:文人相親王士禎 (2011-09-21) (圖)
古今講台:烏蘇里江船歌 (2011-09-21)
古典瞬間:韓熙載避相 (2011-09-21)
來鴻:溫婉的笑容 (2011-09-21) (圖)
開卷有益:創意的精妙——讀珊珊的《跟著創意走》 (2011-09-21) (圖)
歷史與空間:爭奪帝業的輿論工具——預言 (2011-09-20) (圖)
豆棚閒話:小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11-09-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