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特首曾蔭權上周三在新立法會大樓內,用了約兩小時的長時間,宣讀他這份名為「繼往開來」的施政報告。當中提出了一些受巿民歡迎的措施,特別是針對長者的連串優惠措施。惜當中的長期政策,例如規劃興建新居屋等,都是不可能在其餘下短短八個月任期可以見到成效,而是需要新一屆政府全面處理的大政策。但下屆特首選舉仍未正式角逐,更遑論新政府的施政理念,故訂下連串中長期措施的做法也就不無斟酌餘地。
房屋政策難以在任內見效
雖然曾特首一早便預告會在房屋政策上有所交代,而其在施政報告中,房屋政策確是佔了相當多的篇幅,本來無可厚非。例如,他宣布復建適量居屋,每年平均興建約五千伙,回應了不少市民的訴求,方向是正確的。問題是有關新居屋單位最快要到二零一四年才預售,二零一六年才落成入伙,但當中引入了新的運作模式,特別是在補地價上與傳統居屋計劃截然不同,已引起社會上一番熱烈討論,甚或「爭論」。
新居屋計劃將單位的訂價與申請人供款能力掛u,業主每月供款不超逾入息四成,單位售價約一百五十萬元至二百萬元左右,已與過往視乎市況釐定折扣率的做法不同,補助金額可能較高,但更惹人爭議的,是日後新居屋業主轉讓物業時,補地價的安排與舊居屋完全不同,新做法是將購入時的補助金額視作貸款,將來只需償還「購入」時的貸款即可。換言之,補地價的款項毋須隨物業升值而調整,業主可全取樓價升值的收益。
計劃內容一出,社會已有不同聲音出現,包括指會否太優待新居屋業主,而不少在補地價時,要按樓宇升值價計算的舊居屋業主,便認為這樣對他們並不公平,這種種問題的爭論,很可能纏繞日久,絕不是短期內可解決的,但八個多月後,曾特首卸任了,這些「煩事」就不關他的事了,變成留給下一屆特首的頭痛問題。
除了具體施政政策跨越本屆外,其在「未來挑戰」一章中,闡述了多項治港理念,包括要維持低稅率、簡單稅制及市場主導的基本理念、公共開支不應超過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的財政紀律要保持、全面展開各種福利可攜性研究,探討安老院舍、醫院、診所等服務應否擴展至內地等,也似乎為下屆政府施政預先定下了一些框框,無疑會為下任政府的施政靈活性大打折扣。
可能影響下任政府的施政靈活性
對於推出中長期政策,會對下屆政府造成壓力這些批評,曾特首的解釋是好的策略,無論是哪一個政府,如果得到市民支持的話,都要延續,如果政策發覺是完全失敗的時候,任何行政長官,不論他任內、任外也好,都可以修正,因此,他覺得今次施政報告不會對下屆政府帶來任何負擔。
事實上,新治港班子應有自己的一套治港理念,但如果與現政府提出的政策劃清界線,把政策推倒重來,則會否令政策失去連貫性,造成混亂?若顧全大局,替其兌現承諾,但又可能會縛手縛腳,難以大展抱負。換言之,對未來施政方向作出過於細緻的規劃,只會為難下任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