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可成人才訓練集散中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28]     我要評論

王惠貞 九龍社團聯會理事長

 科技,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引擎,而人才又是科技發展的第一要素。所以人才永遠是人類的第一財富。香港要保持良好永續的社會競爭力,需要人才,中國要走向強國更需要人才。作為中西方對接的橋頭堡,香港在吸引人才、訓練人才,尤其是為國家訓練輸入人才方面,能夠做些甚麼呢?根據過往的經歷與實際情況,香港完全可以擔當為國家為自己吸引、訓練人才的重任,尤其是當今美英日等西方經濟大國經濟不景、就業維艱的形勢下,積極吸引海外學者來港,經過訓練與適應,有機會再到內地發展絕不是憑空幻想,而是一個可試可行的方略。

 根據一項統計數字顯示,留學美國獲取博士的中國內地學子,畢業後願意回國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而日本、韓國、新加坡及香港、台灣地區的留學生願意返回的學生有百分之五十以上,另外,留學海外(包括美、英、加、澳大利亞等)及外國的學生,在選擇亞洲就業的地區時,選擇最多的地區是新加坡與香港,由於新加坡地方較小,就業市場吸收能力有限,所以實際上,選擇最多的還是香港,這些學生中包括來自內地、台灣,以及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有,當然主要是來自中國內地。

海外留學生亞洲就業首選地

 據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現供職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擔任助理教授的年輕學者岑浩璋先生透露,在美國著名大學讀取高學位的中國內地留學生,確實有許多人畢業後不願意返回內地,回去的一般也是只取得學士、碩士學位,或非重點大學的畢業生,還有一部分是就業不理想,找不到自己的學術位置的學子才選擇回國發展,不過這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勢發展以及美國經濟衰退的原因,選擇回國發展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他續指,在美國讀書,尤其是讀到一定學位時,真的好難選擇離開美國,一來美國有一個學術、科研環境與氛圍,在這個環境中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科研條件及世界最新相關資訊,令你自由發揮,另外這裡有你的導師與同學,可以組成一個互補互學與可依賴的團隊,因為搞科研不是一個靠個人能夠完成的事,那裡既有最先進的試驗室,又有現代化的製造工業體系供科研成果開發對接,相對其他國家地區,成功的機率較高。其實,對於一個學者,高工薪、好待遇自然有一定吸引力,但最重要的還是學術的自由度與科研環境,因為這是他一生追求之所在,也是他們盡量留在美國的主要原因。

商界有能力助科研項目開發

 岑博士還向我透露,香港其實一向都是亞洲區留學生選擇就業的熱門之地。大量的留外學生來香港,對於香港無疑是件好事情,但香港如何吸收、使用、善待他們,令他們充分發揮到人才資源的作用,是香港政府應該好好研究對待的一件大事。

 有人認為,香港缺乏現代工業與製造業,更缺乏創新與尖端科技,所以香港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較少。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時已宣佈,在香港建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及設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曾特首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業已提到「已向中央提議,在香港科學園發展國家綠色科技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如若事成,對香港的高科技發展,必有一個大的推動,也因此增加對人才的需求量。

 香港在科研方面相對周邊地區,並不落後,如醫科、光纖、環保、建築、電腦軟體研發等領域,有的項目更處國際領先地位。如是,香港不是不需要高科技人才,而是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如果香港真的可以建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需求的人才更是如飢似渴,求之不得。所以香港應該未雨綢繆,早著先鞭,趁美英等西方國家經濟不景,對人才需求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及早動手,通過宣傳、推廣、自我推薦等形式,從那裡挖掘、吸引一些高科技人才來港發展。

 政府除積極主動向海外招引人才以外,還可以與商界聯手,與一些大學及私家研究機構合作,由商家投資,設定一些可行的研究項目進行專項研究。美國的經驗亦如此,他們會尋找成千上萬個商家與大學研究機構合作,一百個只要有一二個成功,其經濟效益便很驚人。科技人員的最終理想就是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轉換為產品,所以政府應該在教、研、產三結合方面多下功夫,號召商界擔負起對科技發展的責任,鼓勵他們與科研機構對接,為產業升級,為社會發展做貢獻。

海歸學子赴內地發展的好跳板

 香港不僅可以為自己的高科技發展吸引人才,亦可為國家的科技事業招聚、訓練、提供人才。香港是個中西匯合的地區,既具國際性,又背靠中國內地,是中西文化、民族、人才碰撞、交匯的集中地。國際許多人才願意來這裡創業、發展,更有人將這裡作為進軍中國內地的踏腳石、橋頭堡、觀望台,一經適應看準後,便以香港為跳板跳到內地發展。

 鑒於該地理優勢,香港完全可以扮演另一個角色,即人才培訓、集散中心。岑浩璋先生亦向本人透露,據他在美國哈佛十年的學業生涯所悉,許多外國學生,當然以中國學生為主,眼看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而美國經濟一片蕭條,都想來中國發展,但礙於對中國內地的就業及學術研究環境了解不多,所以要麼卻步,要麼先來香港,然後再伺機行事,他本人就是一例。他建議,香港應該同內地聯手,在香港成立一個海外留學生培訓基地,除培訓外,還組織他們到內地定向實習、參觀內地的就業及科研環境,以此加深他們對內地的了解。除香港外,還可以直接同美國名牌大學掛u,組織畢業生到內地實習與體察,並與大企業建立聯接關係,以便日後往該企業發展。

 岑浩璋先生亦向本人建議,內地經濟發展不缺科研經費,但目前只限於內地學者及機構申請使用,但內地由於社會環境、科研機制等配套未達至完善,所以許多在內地已領取到經費的香港及海外學者,希望能將經費拿到香港進行研發使用,而專利及開發權仍歸內地。香港既已回歸中國,本人認為此建議有商討餘地,這就有待政府研究解決了。

相關新聞
36招挺港措施與香港應對金融危機:「挺港36招」為香港應對金融危機提供強大支撐 (2011-10-28)
縱論香港:黎智英何以對其政治獻金諱莫如深? (2011-10-28)
廿四味:余若薇自辯反揭了公民黨的死穴 (2011-10-28)
黎智英獻金醜聞衝擊反對派選情 (2011-10-28)
香港可成人才訓練集散中心 (2011-10-28)
區選是求實和空談的對決 (2011-10-28)
黎智英的「政治黑金」哪裡來 (2011-10-28)
縱論香港:前美軍情人員掌政治獻金 黎智英「通美」大曝光 (2011-10-27)
廿四味:陳方安生逃避傳媒心中有鬼 (2011-10-27)
36招挺港措施與香港應對金融危機:迎祖國影業黃金機遇 港業界擁獨特優勢 (2011-10-27)
新產業 新增長 新就業 (2011-10-27)
梁家傑又在欺騙港人 (2011-10-27)
陳日君說捐款為何臉紅 (2011-10-27)
應讓強積金與全民退休保障並行 (2011-10-27)
當前道德危機的解決之道 (2011-10-27)
36招挺港措施與香港應對金融危機:「挺港36招」初顯成效 潛力更待發揮 (2011-10-26) (圖)
來論:陳方安生「香港良心」面具被黑金政治揭破 (2011-10-26)
廿四味:林煥光主席是不明智還是另有所圖? (2011-10-26)
聯合國恢復我合法席位40周年感悟 (2011-10-26)
吳志森偏袒黎智英可恥 (2011-10-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