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轍元
最近內地接連發生跌倒老人無人救引發了不斷的熱議和反思;近日,佛山兩歲女幼童王悅被兩車碾軋,不但兩肇事司機逃逸,路過的18人熟視無睹,漠然不救,最後才被一位拾荒的老婦施救。小悅悅事件震驚了佛山,震驚了全國,也引發了國人的大反省和大討論。如何走出當前的道德困境?如何破解當前的道德難題?如何化解當前的道德危機?現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筆者看來,首先需弄清當前道德困境、道德難題、道德危機的關鍵問題之所在,其次是探討解決問題之道。
道德出現困境值得反思
中國出現如此嚴重反常的不救老人、不救幼童的社會問題,國人在感歎中國社會病得很嚴重,在驚呼人們的良心何在?良知何在?正氣何在?仁愛何在?人性何在?道德何在?媒體輿論、網民大眾都在熱議這個中緣由。一般認為,不救老人、不救幼童是「怕惹麻煩」「怕惹官司」,於是袖手旁觀,冷漠置之,便成了不得已的且無奈的選擇。而且普遍認為,這皆因六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和近年的天津許雲鶴案誤判、枉判,使救助跌倒老人的彭宇和許雲鶴反被誣告並被判負民事賠償責任所帶來的負面社會影響所致。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並非導致當前不救老人、不救幼童的社會問題、道德問題的根本原因,最多不過是一個被媒體輿論放大的誘因而已。而且由於媒體輿論對彭宇案、許雲鶴案過多的質疑、拷問,以至被過分放大、渲染,而產生了未曾料到的反作用、反效果。這就是誤導了社會大眾進入了「做好事得不到好報」「救人反而吃官司」「助人反而惹麻煩」的認知誤區和救人會付出成本和冒風險的意識誤區,以及因此而對跌倒老人、被車碾幼童視而不見、見死不救的與良心、道德相違的社會現象,從而使道德跑偏,道德被扭曲,道德遭遇困境,道德出現危機。這是值得深刻反思的。
重塑社會道德是當務之急
另一方面,對跌倒的老人、被車碾幼童得不到及時救助而失去生命所引發的道德問題,媒體輿論則更多地關切如何立法保護施救者,如何設立救濟基金解困,以鼓勵和支持人們救助跌倒老人和遇險的幼童。儘管這些想法見解不失為解決當前道德困境的一種補救辦法,但這不是挽救道德扭曲、道德沉淪、道德危機,重塑社會道德的根本之道。
當前,出現的見危不助、見死不救的社會現象,說得嚴重點,的確是一場道德危機。化解這場道德危機的根本之道是,回歸道德的本真、本性、本質,回歸道德的理性、價值和自覺,重塑純真的質樸的社會公德。道德原本是純潔的、無私的、利他的,是不帶功利色彩和風險考量的。道德從古至今都是高尚而平常的社會風尚、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社會習慣,習慣成自然。道德實踐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種普遍的、率真的、誠懇的、實在的社會自覺、公眾自覺行為。而今的道德困惑、道德扭曲、道德變異、道德變態所形成的道德危機,皆因道德沾染了功利主義,即摻雜了功利因素、風險因素所致。因此,道德困境、道德危機只能靠道德倫理、道德理性、道德自覺、道德責任、道德義務、道德力量來化解。其關鍵之關鍵在於,清除現今道德所沾染的功利主義,回歸道德的本真、本性、本質,才是最最重要的當務之急。
自古至今,多少人前仆後繼、義無反顧地為救人於危境而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他人身處危難的緊急情況下,當機立斷,縱身救人者,哪有功利私念,哪有風險意識?全然憑著道德本能、道德責任、道德義務、道德自覺、道德力量而在不經意間完成了道德義舉,甚至是付出生命的道德壯舉。他們為此含笑九泉,也不曾想過被救者感恩和社會讚揚。其所體現出來的道德無功利、道德無私慾、道德無雜念,正是道德的真諦所在、本質所在。試捫心自問,在無須付出生命代價的情況下去扶助跌倒老人,救助遇險幼童,還因考慮施救的成本風險而不為,豈不是成了失德、缺德,泯滅人性的冷血動物了嗎?!其實,即便兇殘的動物為生息繁衍,也會拚命保護遇險的幼崽的。難道人不如動物了?!當然不是,人類之所以比動物高尚文明,其重要的一點是,當今人類乃是講究和崇尚社會倫理、社會道德、社會公義、社會民主的文明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