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36招挺港措施與香港應對金融危機:迎祖國影業黃金機遇 港業界擁獨特優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27]     我要評論

焯 羚 香港文匯報記者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帶來了多達36項具體的挺港政策措施,涵蓋金融、民生、科技、旅遊等眾多領域;亦希望香港借現有的優勢能從祖國日益繁榮發展中獲得更多機遇、更多空間和強有力支持,在國家發展進程中發揮「通達國際市場的窗口和平台作用」、「橋樑和紐帶作用」。 國家是香港的「堅實依托」,香港是國家的「有力促進」。這不但體現在經濟貿易方面,亦體現在影視娛樂事業上。a

港片粵語版准廣東上映惠業界

 邵氏電影公司近年努力製作題材上完全香港化的港式電影,除了是老闆方逸華對香港電影業一個情義上的支持外,內地市場對港片開放提供了廣東省這個大的市場亦加強了他們的信心。幫邵氏監製執導了多套港片的曾志偉表示,廣東的票房收入佔全國總票房收入約16%,自去年廣東省放寬限制,讓港產電影可以粵語版本在廣東上映,而且沒入口數量限制,對港產片非常有利。令本港電影業不需再單純依靠合拍片打入內地市場,可令純港產電影拍攝數量增加,既增加本港中小型電影開拍數量又可趁機培訓更多人才。而且港產電影在粵港兩地同期上映,除可減少盜版機會外,亦可在兩地同時進行宣傳,減少宣傳開支,令電影成本下降。

港發行網助內地電影「走出去」

 內地影視作品營銷方面還很不成熟,香港影視發行網極成熟,可通歐美全球,所以仍是「通達國際市場的窗口和平台」,橋樑和紐帶作用仍在。香港亦是海外影片進入中國市場的平台,例如有東南亞電影業人士希望借香港作為跳板進入中國市場,本港和內地影視製作亦可借助馬來西亞的合作機會,令港產電影、內地電影更便利地進入東盟市場。

 國家「十二五」規劃讓香港未來的舞台更加寬闊。國家強調發展經濟的軟實力,讓文化產品「走出去」,所以加大對內地企業與香港企業聯合「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本港導演徐克就是聯合幾家香港影視公司與北京市房山區政府,本月中於京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簽署合作協議,準備投放120億元建設「高科一號」影視基地,以3D立體電影技術為核心,計劃打造成「全國唯一」的影視版權拍賣中心,提供「亞洲唯一」的水底攝影和魔幻史詩超級場景。又將在基地內開設學院,培養3D人才及研發相關拍攝設備。徐克團隊負責該項目的技術、製作以及部分資金。這就證明了在國家政策逐步向本港開放市場之下,本港電影業進軍內地已經由個別藝員北上拍劇發展到合拍影片,分享內地龐大的市場收益,繼而推進到配合內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求,抓住龐大的商業和事業發展機遇做更龐大的產業項目。

 內地近年來民營電影公司發展迅速,成為香港影人合作的最佳夥伴,單是華誼兄弟、博納影業集團就網羅了不少香港製作人幫他們拍戲,香港導演十個有八個都與內地影視公司合作,其中一些是個人加盟形式合作,一些是自組公司搵其他公司合拍。

內地作依傍 港藝員喜出路增

 著名導演杜琪峰覺得在香港經濟不景氣情況下,慶幸港人起碼可以有內地經濟發展作依傍,而香港電影即使本港票房收入不多,也有內地票房補貼,不會連成本都收不回。

 事實上,香港TVB一線藝員佘詩曼、林保怡、馬浚偉、廖碧兒、郭羨妮都紛紛北上拍內地電視台劇,甚至簽約內地資金在港開設的經理人公司,接洽內地的演出工作,實行兩條腿走路,人民幣、港幣都賺。

 實力派影視藝人張兆輝、商天娥對2011年—2015年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期都表示甚有期待,張兆輝認為中國有很多文化大片,如果香港演員參與其中,可以增進中國文化修養,也可以認識更多中國歷史。同時內地電影若要出口國際,自然要放寬劇本的題材,如果真的放寬會是好事,對幕後創作人及幕前演員有更多發揮的機會。

 商天娥表示如今市場開放了,希望多些公司拍合拍影片,讓內地及香港演員多些合作機會,互相吸收對方好的東西,令兩地演員百花齊放。內地不同地方都要開拍不同的電影或電視,演員不怕沒出路。

 國家要建設文化強國,不少人認同電影產業會是改革中受益最早也是最多的,要做好「大電影產業」已經成為業內共識。大電影產業不只是一個影院市場,還包括影像、電視、視頻、演員經紀人業務,並帶動其他媒介以及消費,必須跨行業、跨媒介、跨區域綜合發展,更加開放地跟國際合作。

英皇育內地新人 推銷港星北上

 香港的英皇娛樂集團亦加速擴展現有的北京分部,藝員部在內地大量招募發掘有潛質的新人,培訓做歌影視三棲藝人,鞏固市場地位。同時亦將香港旗下藝人推銷到內地,接洽拍劇開演唱會等等,形成兩個陣地,對藝人及公司都十分有利,亦分享到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機遇。

 據《2011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稱,2011年—2015年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更是中國電影的黃金發展期,中國要由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在這歷史性轉變中,香港電影業和內地電影業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素有「東方荷里活」美譽的香港要與人才濟濟的中國內地結合,各自發揮獨特優勢,畢竟香港有足夠的空間讓電影人才發揮創意,中國內地財力、人力充裕,兩地電影產業一定可以雙贏。

相關新聞
縱論香港:前美軍情人員掌政治獻金 黎智英「通美」大曝光 (2011-10-27)
廿四味:陳方安生逃避傳媒心中有鬼 (2011-10-27)
36招挺港措施與香港應對金融危機:迎祖國影業黃金機遇 港業界擁獨特優勢 (2011-10-27)
新產業 新增長 新就業 (2011-10-27)
梁家傑又在欺騙港人 (2011-10-27)
陳日君說捐款為何臉紅 (2011-10-27)
應讓強積金與全民退休保障並行 (2011-10-27)
當前道德危機的解決之道 (2011-10-27)
36招挺港措施與香港應對金融危機:「挺港36招」初顯成效 潛力更待發揮 (2011-10-26) (圖)
來論:陳方安生「香港良心」面具被黑金政治揭破 (2011-10-26)
廿四味:林煥光主席是不明智還是另有所圖? (2011-10-26)
聯合國恢復我合法席位40周年感悟 (2011-10-26)
吳志森偏袒黎智英可恥 (2011-10-26)
從卡扎菲之死看阿拉伯世界 (2011-10-26)
尋求更多長者政策上的突破 (2011-10-26)
廿四味:陳日君「絕食」是為了淡化「收錢」醜聞 (2011-10-25)
縱論香港:黎智英勁蝕何以能做大金主操控反對派? (2011-10-25)
36招挺港措施與香港應對金融危機:中央「挺港」為香港青年開拓前途 (2011-10-25)
政經多面體:公共交通應承擔一半老人乘車優惠津貼 (2011-10-25)
凝聚各界共識 為港引入競爭法 (2011-10-2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