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宏証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
國統局公佈,內地上月CPI的同比增長降至4.2%,低於市場預期,數字亦是年內低位,而被視為CPI先行指標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上月的增速亦降至2.7%。
大力放寬銀根存有疑問
內地CPI拐點已初步確認,預期將續呈下行趨勢,CPI放緩亦繼續為宏調放寬及貨幣政策轉向提供誘因,而控制通脹在宏調中的地位,亦料漸漸地被淡化。然而,通脹只是初受控制,仍有待進一步回落,當局會否在現階段置通脹於宏調規劃外,而大力放寬銀根,筆者對此存有疑問。
內房價調控成效有待展現,內地貨幣政策上亦因此未能大幅轉向,或如金融海嘯時推出四萬億的大規模刺激經濟方案,以固定資產投資引領經濟,在防範資產泡沫及通脹再燃的前提下,當局現時只可在透過下調存準金率,以及深化財稅政策(如加強企業補貼及作出稅務寬減)等方面上作出深化,繼續作出「微調」,流動性短期急增的機會不大。
事實上,內地食品價格漲幅持續高企,11月單月的同比增幅為8.8%,首11月累計增速更達12.1%,而年內累計CPI的增幅仍達5.5%,處於相對較高水平,糧食供應增加,有望紓緩食品價格升幅,並拉動整體CPI再為放緩。
不過,內地經濟放緩危機加深,出口受歐美經濟拖累,或影響企業(尤以中小企及以外貿為主的企業)盈利,繼而牽動內需及經濟增長下滑,迫使當局加快「微調」節奏,早前央行就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增加內銀的放款空間,冀增加市場流動性,幫助企業緩解營運及周轉的困境。
經濟穩定增長成首要任務
是次存準金率的上調,所釋放的流動性不算多,只有約4,000億人民幣(下同),但預期央行將繼續降低存準金率,作為「保增長」以及切合「微調」政策的行動。雖然內銀在信貸質素的考慮下,未必會盡用所增加的放款空間,但市場流動性或因而增加,為通脹構成潛在壓力。
更值得留意的是,美國經濟疲弱,歐債危機亦末完末了,兩地再開動印鈔機的機會未能排除,倘量化寬鬆措施再度出台,勢必再掀起一眾商品及農產品的升勢,加重內地進口性通脹之餘,亦會帶動國內糧食價格,通脹調控仍未能掉以輕心。
內地通脹雖已進入下行通道,但在外圍推量寬政策的陰霾下,仍會為當局所注視,但在宏觀經濟政策上的重要性,則料有所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