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德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鍾庭耀要轉換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不能胸襟狹隘、鼠目寸光、自以為是,一味沉醉在大香港主義的美夢中,把「兩制」凌駕於「一國」之上。人心回歸路漫漫,文化回歸是關鍵,促進人心回歸,首先必須實現文化回歸,希望特區政府在制定長遠文化政策時,著重如何以文化回歸促進人心回歸。這也是下任行政長官的使命和重任。
近來,由鍾庭耀負責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發布民調,關於自己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的問題引起各種爭議,鬧得沸沸揚揚。表面上,鍾庭耀所作的調查始於1997年8月,至今已經做了47次,其中「香港人」和「中國人」的選項設置也並非首次出現,所以鍾庭耀認為,採用以「香港人」及「中國人」身份對立的研究方法並沒有問題。
扭曲特殊政策 陷香港人於不義
實際上,這貌似合乎邏輯的推斷似是而非,根本經不起推敲,鍾庭耀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香港回歸祖國已經超過14年,憲政上已經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特別行政區,如今再用回歸前的眼光和思維來看待這一問題,顯然已不合時宜。必須知道,香港回歸中國,香港人的身份也已經從所謂的「英國屬土公民」轉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正如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所指出,承認自己是香港人,自然已經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一般來說,問你是哪裡人,是指出生地,所以,你答香港人或上海人或福建人是很正常的。而作為一種正規的學術民意調查,就不能將「中國人」和「香港人」並列設置。雖說這種設置其來有自,是歷史的沿襲,但時至今天依然有人頑固地堅持這種既不合邏輯,亦不合時宜的所謂民意調查,就不得不令人懷疑背後的政治意圖。相信大多數香港人都不希望看到有人以學術研究為名,以達到擾亂民心、混淆視聽的政治目的。
其實,回歸前,中央政府已經充分考慮到香港特殊的歷史背景,所以創造性地將香港設定為特別行政區,並且通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加以實現。環顧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能有這樣的胸襟、氣魄和智慧作出這樣的創舉,可惜的是,有人扭曲中央政府給予香港人的這種特殊政策,企圖將香港凌駕於國家之上,這不僅陷香港人於不義,也必將為香港帶來災難。
歪曲本質事實 破壞「一國兩制」
按照這項所謂民意調查,承認自己是「香港人」,等於否認自己是「中國人」,這樣的結論不僅偏頗,而且荒謬,簡直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如果非要把本質上的客觀事實,硬說成不尊重事實,以此來損害「一國兩制」,這是強詞奪理,是故意抹黑「一國兩制」,這才是真正破壞了「一國兩制」。香港回歸以來,成功實踐了「一國兩制」,政治、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成績有目共睹,香港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感日益增強,是鐵一般的事實。尤其是中國經濟發展一枝獨秀,綜合國力日益提高,航天科技突飛猛進,「天宮」、「神八」成功對接,北京奧運舉世矚目,上海世博備受稱讚……種種輝煌的成就,無不令香港人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港人對國家認同感增強 鐵一般事實
長期以來,香港人無時無刻不受到祖國的關懷、愛護和照顧,從東江水的供應、沙士期間的物資供應,到自由行的開通,CEPA的簽署,以及去年8月中旬李克強副總理親自來港奉送惠港36項措施,都令港人深深感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逢關鍵時刻,祖國母親總是第一時間為香港送上關懷,孩子豈有不認母親之理。有人把港人對國家身份的認同說成是「一國兩制」的退步,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香港是多元社會,市民有不同意見,這是很正常的,有人藉此大做文章,扭曲事實,挑撥離間,根本是居心叵測,令人反感。作為傳媒機構,應該報道事實,擔負起維護正義的社會責任,不能讓別有用心者的陰謀得逞。
從文化入手 實現人心真正回歸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今年7月1日,便是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作為「中國人」的這個核心價值觀,依然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同,可見人心回歸之路仍然非常漫長。因此,新一屆特區政府及行政長官應好好思考如何加大力度,做好國民和道德教育,特別是務必從文化入手,完成人心回歸這項偉大而艱巨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