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網打盡:有料硬盤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03]     我要評論

楊振耀

 市民家居、辦事處或手機經常接到推銷電話,除了感覺煩擾自然也擔心個人通訊資料外洩。早說過如今才來談立法禁止已然太遲,主因是推銷電話的生意,絕大部分早年已經遷移入內地運作,由境外撥打回港,故可以相信資料已然轉傳境外;在根本不可能越境執法、況且資料控制在推銷中心的大前提下,所謂保障只能是針對往後發出的新通訊號碼而已,對早年發出而市民使用有年的聯絡號碼,保障是無從談起。

 以北京豐台區近日審理的涉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資訊案件為例,被告人王濤供稱,於二○○九年九月,在深圳以千八元人民幣的代價向他人購買一個存儲量為1.5T(1500G)的外置硬盤,當中已含有100G的公民個人資訊。王某其後聘請了十多名員工,利用非法購來的公民個人資訊推銷商品牟利。出售內含檔案的硬盤,早已是業內不成文推銷硬盤的手法;一般而言購買者可以選擇盤內包含非法下載的電影、劇集或音樂。至於選擇內含公民資訊也並非不尋常,說到底,還不是所費無幾地提升該硬盤的價值。對利用個人資訊促銷生意的人來說,資訊當然更有價值。案情又透露,公安檢驗犯案人家居電腦,發現犯案人利用硬盤內的資料在網上與人交換,被拘時其電腦內已存有超過二千八百萬條個人資訊,約是全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

 一般而言,要合法成功地搜集及處理個人資訊,視乎詳細程度的不同成本有差異,但總得兩百到三百元港幣,在內地要徵集二千八百萬條個人資訊,成本縱使再低也是個異常龐大的數字,這亦可以理解為何有人總千方百計販賣或要獲得這些資料。

相關新聞
我是你的樂與怒 (圖)
如何讓藝穗超越藝穗? (圖)
活動推薦:《樂聚一小時:Good Music This Lunch》 (圖)
活動推薦:太古新力量:「馬林巴的色彩——張鈞量」 (圖)
活動推薦:《雄糾糾蒙地卡羅芭蕾舞團》 (圖)
《我的華麗皮囊》探索人性病態的面貌 (圖)
影音館:《響在耳邊,近在眼前》–THE KEY NOTE (圖)
二手好碟:回看視帝失意時——《殺手再培訓》 (圖)
港產片:《傾城之淚》:珍惜眼前人 (圖)
百家廊:頤和園眾生態 (圖)
翠袖乾坤:緣份的天空
古今談:西部交通電氣化克服山地缺陷
琴台客聚國何巽權的「香港故事」
杜亦有道:魚翅撈飯
一網打盡:有料硬盤
記憶後書:林海音與《兩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