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美中貿易逆差問題的真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18]     我要評論

任風歌 自由撰稿人

 在歐洲深陷債務危機不能自拔的情況下,奧巴馬自然就必須將出口的目標放在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身上,無論是重返亞洲、介入南海問題等外交動作,又或者是一再利用美中貿易逆差、人民幣匯率甚至中國內政問題大做文章的政治手段,目的都在於轉移國內視線、擴大對華出口、壓制中國崛起。正如《紐約時報》近日的分析所講:美國政要的言論突顯白宮在大選年所受內部政治壓力,奧巴馬政府既要討好對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持懷疑態度的製造業工人,亦不能在共和黨挑戰者面前向中國示弱。

 不出所料,美國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等政要不厭其煩地向到訪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提起美中貿易逆差問題,一再借此向中國施壓。在大洋彼岸的我們,又知道幾多關於美中貿易逆差的真相?

美中貿易逆差被放大誤讀

 2003年10月30日,時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格里高利.曼尼(Gregory Mankiw)出席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Committee on Ways and Means)「美中經濟關係及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聽證會時,就美中貿易問題發表如下證詞:(1)相比起美中貿易逆差的增長,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增長更為迅速,近年來,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總量中,美中貿易所佔部分縮減了約20%。(2)自2000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迅速,但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下降。如果沒有中國,美國的出口會更加疲軟。(3)美國從中國的進口並沒有增加美國進口總量,雖然自1990年以來,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份額增加,但從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進口的商品總份額已經下降。(4)很難看到美中貿易導致美國製造業就業人口下降,比起貿易逆差,美國就業率的下降與國內投資的減少和出口下降的關係更為緊密。

 《華爾街日報》2010年12月17日刊登的《並非真正的「中國製造」》從另一個角度解開了美中貿易逆差的謎底。兩名專家在文中對iPhone的全球貿易鏈分析顯示,中國只是承接了iPhone的最終組裝工序,但貿易額卻全部算在了中國頭上,無端端增加了中國的出口和貿易順差。真是很難相信,我們手上拿著的美國高科技產品,兜兜轉轉之後竟然成為100%中國出口的商品。難怪國家總理溫家寶亦忍不住澄清,包括美國在內的外資企業才是美中貿易體系的主要受益者。

 其實,就連口口聲聲提起美中貿易逆差問題的美國副總統拜登本人,去年9月也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認為,「一些美國人往往關注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但去年(2010年)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了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支撐著美國國內數十萬個就業崗位。……事實上,我們對中國的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我們對世界其它地區的出口。」

 為甚麼這些美國政要在心知肚明的情況下,一而再、再而三地炒作美中貿易逆差問題呢?

轉移視線討好選民

 筆者認為,歸根到底,六個字—內政決定外交。一方面,美國國內經濟復甦緩慢。美國勞工部2011年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失業率全年高企在9%左右,來自部分分析師的數據則顯示,美國的真實失業率已經高達16%。另一方面,美國的國家債務以超過GDP增長的速度快速累積,美國難以通過財政擴張政策提升就業。如果你是奧巴馬,你也只能以擴大出口的政策來解決國內高企的失業率和債務問題,進而換取選民的支持。於是乎,在歐洲深陷歐債危機不能自拔的情況下,奧巴馬自然就必須將出口的目標放在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身上,無論是重返亞洲、介入南海問題等外交動作,又或者是一再利用美中貿易逆差、人民幣匯率甚至中國內政問題大做文章的政治手段,目的都在於轉移國內視線、擴大對華出口、壓制中國崛起。正如《紐約時報》近日的分析所講:美國政要的言論突顯白宮在大選年所受內部政治壓力,奧巴馬政府既要討好對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持懷疑態度的製造業工人,亦不能在共和黨挑戰者面前向中國示弱。

 唉!就連與內地同胞血濃於水的小部分香港市民,現時在某些有心人士的挑動下亦難免對內地有種種負面言論。更何況是遠在大洋彼岸,沒有任何親情聯繫,卻有種種政治利益訴求的美國政客?面對無論來自何方的負面言論時,我們又是否能夠客觀理性地去看待?

相關新聞
公民黨放生《爽報》 只為「金主」不顧市民 (2012-02-18)
美中貿易逆差問題的真相 (2012-02-18)
填海拓地不容緩 地區意見須兼顧 (2012-02-18)
「中國話題」成美國大選熱議題 (2012-02-18)
管見集:吳志森的底牌是分裂族群鼓吹「港獨」 (2012-02-17)
「自駕遊」政策可討論完善 但不應妖魔化 (2012-02-17)
中美和諧則太平洋「太平」 (2012-02-17)
馬英九莫忘兩位老人晚年留下的「遺憾」 (2012-02-17)
把握禁區釋放的機遇 (2012-02-17)
穆迪下調歐洲國家評級的思考 (2012-02-17)
志強時評:煽動在香港搞「文革」意欲何為 (2012-02-16)
香港是人民幣「唯一」的離岸中心嗎? (2012-02-16)
環球視野:中國投反對票 阻安理會成西方政治工具 (2012-02-16)
為理明言:新交津應放寬申請及行雙軌制 (2012-02-16)
港府須加強培訓高技術勞工 (2012-02-16)
為何羅姆尼能在佛羅里達州勝出? (2012-02-16)
來論:吳志森煽動搞文革 《蘋果日報》逢融合必反 (2012-02-15)
西座內望:梁國雄接任主席 社民連孤注一擲 (2012-02-15)
善用「自駕遊」刺激區域發展 (2012-02-15)
「雙非」問題 公民黨大狀遺禍朱家健 (2012-02-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