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綱領性文件,這將為我國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有力的文化保障。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當前,一方面西方節日大肆進軍中國,情人節、聖誕節、愚人節等洋節異常火爆,受到相當多的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追捧;另一方面,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不斷異化,首先是因商業炒作而引發的傳統節日變味,中國傳統節日裡的商業味越來越濃,其次是因腐敗現象助長的傳統節日異化,中華傳統節日中的禮尚往來成了滋生腐敗現象的溫床。上述兩方面情況,說明弘揚中國節日文化精華、抵制西方節日文化侵蝕和腐敗現象侵蝕,是建設文化強國的一個迫切而重要的任務。
一、以立法形式增強公眾對傳統節日的認同和熱愛
近些年來,與情人節、愚人節、萬聖節、感恩節和聖誕節等西方傳統節日在中國的受熱捧程度相比,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卻有所式微。在此情況下,建議以立法形式將傳統節日固定為法定節假日,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的舉措,容易被公眾尤其是青年一代接受。此外,建議進一步調整現在的國家法定節假日,以制度化的形式確定傳統節日,使公眾尤其是青年一代增強對傳統節日的文化認同和歸屬。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2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2012年節假日為27天:元旦3天、春節7天、清明節3天、勞動節3天、端午節3天、中秋節及國慶日共8天。建議明年將元宵節、七夕節、重陽節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其餘節假日安排不變,並以立法形式將這些傳統節日固定為法定節假日。法律是剛性的,由它來對柔性的文化傳統進行規約,是弘揚中國節日文化的必要之舉。
二、政府有責任積極恢復節慶活動,為民眾過節創造有利條件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多種多樣,例如:春節的祭灶、掃塵、放鞭炮、貼春聯、掛年畫;端午的祭祀、划龍舟、懸艾葉菖蒲;清明節的踏青、插柳;中秋節在月下設宴、品瓜果月餅、把酒問月;七夕遠不止於所謂的「中國情人節」的狹隘理解,它是婦女乞求聰慧和巧藝的節日……傳統節日文化還洋溢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春節期間親友之間要相互拜年,營造了仁義、重禮的濃厚氛圍;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通過祭祖和掃墓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尊老敬祖美德;重陽節的登高習俗具有敬老、祝福老人長壽的意蘊,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人們通過傳統節日表達願望、敬畏自然、親近血緣、懷念祖先、體現價值觀,它們也是節日文化的重要支撐。
在提高全民的節日文化自覺的過程中,各地政府應起主導作用。各地政府有責任積極恢復節慶活動,為民眾過節創造有利條件。例如,各地政府都應解除春節的「鞭炮禁令」;在清明節除了祭掃以外,各地政府可鼓勵學校、單位、社區組織包含插柳、放風箏、盪鞦韆等元素在內的踏青活動;各地政府應在端午節舉辦文化節、彩街、廟會活動。各地政府應在傳統節日活動中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環節,積極參與廟會、燈會的評比等,提高民眾的對傳統節慶的關注度和參與熱情。
三、開發節日產品、發展節日文化產業
節日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節日風俗的傳承可以並行不悖,是一種對節日文化生活的補充。把「產品」、「產業」與「傳統節日」相提並論,既順應了時勢的需要,也體現了文化創新精神。除了節日食品、飾物、禮物、服裝、玩具、賀節晚會、賀歲電影之外,各地政府應重視發展節日旅遊、節日書刊、節日動漫、節日休閒、節日體育等節日文化產業。
四、順應社會流變給傳統節日注入新的文化元素
要過好傳統節日,就要做到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要重視與時俱進。傳統節日文化需要隨著時代發展,摒棄不良的落後的風俗習慣,營造文明健康的過節氛圍,將豐富的文化內涵發揚光大。不僅要把傳統節日文化的弱點、缺陷加以克服,同時也要借鑒、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因素,做到「洋為中用」。創新是節日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根本保證,傳統節日文化的現代化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吸收其他民族文化成果的過程,把時代的新內容充實到傳統節日文化中來,與時俱進,更新傳統節日文化產品,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要。
五、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認同傳統節日
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了解節日,認同節日,喜愛節日,就必須拓寬民眾特別是年輕人了解節日文化的管道,建議網路、電視、報紙、雜誌、書籍等媒體擔起文化責任,加大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宣傳力度和廣度,在全社會營造更積極和熱烈的傳統節日文化氣氛,抵制西方節日文化對年輕人的侵蝕。
六、遏制腐敗現象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侵蝕
少數幹部把傳統節日當作用公款旅遊、公款吃喝玩樂、公款送禮的極好機會,集中這段時間搞腐敗。還有些幹部認為節日期間,監督部門、主管部門都放假,無人監督,便肆無忌憚地尋歡作樂,違紀違法。上述種種原因,導致某些腐敗現象集中發生於節日期間,使節日成為不正之風的高發期。從「節假日腐敗」的形式看,如果不採取扎實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幾乎所有類型的腐敗現象都有可能在節日期間高發,其中以送收紅包現象最為普遍;從「節假日腐敗」的領域看,既有政治領域的腐敗,如買官賣官,又有經濟領域的腐敗,如私分濫發、送禮行賄,也有生活領域的腐敗,如賭博嫖娼、公款吃喝玩樂;從「節假日腐敗」的主體來看,涉及的人員構成較大、層次較多、數量較眾。防治「節假日腐敗」已成當務之急,執紀執法機關應充分利用紀律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節假日腐敗」這樣的「腐敗頑症」施行「重典」,有效遏制「節假日腐敗」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侵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