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高級經濟研究員 張穎
與此同時,多項因素令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單向升值的市場預期也有所減弱。一是中國的出口和貿易順差增速明顯放緩。由於債務危機和嚴厲的財政緊縮政策導致歐洲經濟陷入衰退,美國經濟復甦也仍步履蹣跚,進口需求減少,繼而使中國的出口和貿易順差增速明顯放緩。去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已回落至1,551億美元,錄得近三年新低。今年前兩個月合計的貿易逆差達42.5億美元,其中1月份貿易順差272.8 億美元,2月份貿易逆差高達314.9 億美元,為近22年來最大的單月逆差紀錄。中國政府已下調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至7.5%,其中已考慮到今年出口增速放緩的因素。
而且目前在岸和離岸外匯市場上的各類交易商對每月貨物貿易的平衡狀況非常敏感,往往貨物貿易數字一公佈,市場上立刻就有反應,顯示市場供求關係對於匯率的形成正在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近年來隨著中國通過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順差、促平衡、擴內需、調結構,經常賬項順差佔GDP的比重已從2007年的10.6%下降至 2011年的2.8%,小於3%的國際公認標準,各界預期2012年中國經常賬項順差佔GDP的比重仍將在3%以下,意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接近均衡區間,繼續單向升值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國際收支資本賬戶漸趨平衡
二是國際收支資本賬戶也漸趨平衡。受歐債危機影響,外商直接投資流入明顯放緩。今年2月份內地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7.26億美元,同比下降0.9%,是連續4個月FDI出現負增長。其中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實際投入外資額增長2.66%,美國的對華投資亦微增0.87%,歐盟27國實際投入外資額同比則銳減33.32%。同時,國家也積極鼓勵企業和個人進行海外投資,促使國際收支資本賬戶也漸趨平衡。
三是金融性因素在外匯儲備變化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中已佔越來越重要的份額。例如國家外匯儲備去年第四季環比減少205.35億美元,是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內地外匯儲備首次出現季度減少。而該季外貿順差480.4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額為293.32億美元,除了人民幣支付結算因素之外,有相當部分外匯儲備變化不能用貿易或FDI的變化來解釋,顯示金融性因素在外匯儲備變化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中已佔越來越重要的份額,需要匯率具備適當的彈性,以反映國內、國際市場的金融性波動。
雙向浮動彈性條件日臻成熟
因此,隨著中國的國際收支恢復基本平衡,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的預期有所減弱,中國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的條件已日臻成熟。(摘自中銀財經述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彈性增加的前景和影響》,四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