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高級經濟研究員 張 穎
中國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核心是,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讓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增加可以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參考一籃子貨幣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增加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彈性和變動幅度,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相對穩定;二是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每日交易波動幅度,包括人民幣對美元和非美元貨幣匯率的每日交易波動幅度。
理論上,一種高估或低估的貨幣匯率在向均衡匯率回歸的過程中,越接近均衡匯率狀態,雙向波動性會越顯著。實際上,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離岸市場上已經形成較明顯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的態勢及其預期,且持續的時間較長,浮動的範圍也較靈活。
近期在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變化幅度已經有所放大。今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0.14%,較去年同期升值0.72%的速度顯著放緩,且每日中間價的變化一般不超過60個基點。自3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凸顯出彈性增大的特徵。在至3月20日的14個交易日中,每日中間價變化幅度超過100個基點的就有5個交易日,為2005年7月匯改以來所罕見。即期市場的每日交易波動幅度也有所擴大,但尚未超過0.5%的波幅。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變幅擴大,可以理解為央行向市場釋放增加匯率彈性的信號及測試市場反應,市場預期央行可能很快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每日交易波幅擴大到中間價上下各0.75%-1%。隨著人民銀行在外匯市場中的參與和干預程度逐漸、有序地減弱,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變幅擴大將可能成為趨勢和常態,人民幣走勢將主要取決於外匯市場供求關係,以更好地將在岸人民幣的有效匯率與主要貿易夥伴的一籃子貨幣相聯繫。
仍存在緩慢升值的空間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的增強並不等於人民幣停止升值,這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一是中國經濟增長表現仍然較佳。儘管歐債危機導致中國的出口放緩,外貿順差可能繼續減少,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也調低至7.5%。但根據國務院「十二五」規劃,將會培育7個新興產業的發展,有助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隨著各項擴大內需政策的貫徹落實,最終消費對GDP 增長的貢獻會有所提高;加上中國的財政相對穩健,外匯儲備雄厚,有足夠財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12年中國實質GDP增速仍可達到8.25%,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領頭羊。(摘自中銀財經述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彈性增加的前景和影響》,四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