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本月舉行的第六次中日韓外長會議上,外交部部長楊潔篪表示,中日韓應推進更深層次務實合作,要盡快簽署三國投資協定,盡早啟動自貿區談判,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
積極推動區域經濟合作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除了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上海合作組織、大湄公河次區域開發機制等區域經濟組織的貿易投資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進程,開展「10+3」和中日韓合作對話之外,近些年,又在參與雙邊FTA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簽署了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加入了曼谷協定,當前,自貿區已經成為中方加入WTO之後,對外開放的新形式、新起點,以及與其它國家和地區實現互利共贏的新渠道、新平台。
中國大力推進並參與的雙邊FTA主要有: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2002年簽署協議;2004年實施早期收穫計劃;2005年實施《貨物貿易協議》;2007年1月簽署《服務貿易協議》;2010年基本建成);2,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2008年10月23日簽署);3,中國—巴基斯坦自由貿易協定(2005年12月簽署《早期收穫協議》,2006年1月1日實施該協議;2006年11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09年2月21日簽署《服務貿易協定》);4,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協定(2005年11月簽署,2006年10月實施;2008年4月簽署《服務貿易協定》);5,中國—秘魯自由貿易協定(2009年4月28日簽署);6,中國—哥斯達黎加自由貿易協定(2010年4月8日簽署);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協定(2008年4月7日簽署)。
中國正在談判的自貿區(自由貿易協定)包括:1,中國—海合會自貿區;2,中國—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3,中國—冰島自由貿易協定;4,中國—挪威自由貿易協定;5,中國—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自貿區。
雙邊FTA和多邊貿易體制所追求的目標都是貿易自由化,但由於所推動的層面不同,所產生的影響也大不一樣。從某個角度來說,雙邊FTA是追求貿易自由化的一個階段性選擇。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全球貿易自由化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方向,儘管各國由於發展水平不同、資源差異而呈現出複雜多樣的國家貿易利益,但在WTO的積極推動和各成員的努力配合下,從雙邊FTA走向多邊貿易體制的道路逐漸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中國通過參與雙邊FTA,尤其是自由貿易安排,一方面可以使中國的產品以更加優惠的貿易條件進入對方市場,從而拓寬出口渠道,分散市場風險,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根據需要相互開放更多的領域,深化科技、金融服務、旅遊業和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的合作。同時,參與雙邊FTA還可以使中國在更大的地域範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發揮自己產業的比較優勢,增強國家的整體實力。
發揮產業優勢 增強整體實力
在另一方面,參加雙邊FTA等區域貿易協定將對中國的市場開放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能會對國內產業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由於雙邊FTA等區域貿易協定所涉及的貿易自由化進程一般要快於WTO,一旦參加,中國的關稅減讓和非關稅壁壘拆除行動就必須同時執行不同的時間表,這無疑會增加宏觀經濟管理工作的難度。因此,應對區域經濟一體化,不僅要求政府制訂出有利於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經濟政策,而且還要注意防範區域經濟一體化甚至全球化的經濟風險,並且要提高監管能力。在此進程中,中國可將優勢產品投資到雙邊FTA等區域貿易協定成員國內生產,繞開貿易壁壘,達到擴大市場佔有率和減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