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全球化進程中的克拉克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近期,中國文化中心將出版《逐波泛海——十六至十七世紀中國陶瓷與物質文明擴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文:范夢園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克拉克瓷作為最早並成規模的外銷瓷種類,出現於嘉靖晚期,衰落於清初順治時期(1657年),前後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是中國外銷到歐洲的一種風格獨特的民窯瓷器。這類瓷器的器型和紋飾都具有鮮明的特色:器型多為碗、盤、杯、瓶、軍持等,其中碗盤以花口為多;紋飾方面較為繁複,多滿布器物的表面,碗盤紋飾的分布多為碗(盤)心和碗(盤)壁兩個部分,碗(盤)壁上常見開光。碗(盤)內底圓心多繪以山水樹木、樓台人物、池塘禽鳥等,開光中繪以盆花、吉祥圖案以及蕉葉、雜寶等。

 關於克拉克瓷的產地,根據T.Volker書中記載,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一位外貿商人說:「這些瓷器都是在中國內地很遠的地方製造,賣給我們各種成套的瓷器都是訂製的,預先付款。」這裡說到的「內地很遠的地方製造」,就是指距離港口還有一段較遠距離的景德鎮。

 瓷器的貿易利潤非常可觀。從一份1600年葡萄牙商船自澳門運往果阿貨物的利潤表上可以看出,相對於水銀、朱砂70%的貿易利潤,瓷器的最高可達200%。由於海洋天氣惡劣,運輸具有不穩定性,而且瓷器不易被腐蝕,大量克拉克瓷都放在船艙底部,能起保持船隻穩定之效。從非洲聖赫勒拿島海灣發現的白獅號沉船打撈結果看,船上運載的大宗商品之一便是克拉克瓷器。十六世紀以來,歐洲人把克拉克瓷視為珍寶。當時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國王都有克拉克瓷器的展室,豪門富商亦仿效建造以收藏中國瓷器風格的居室展廳。與傳統的明代晚期瓷器相比,克拉克瓷確實非常獨特,無論從器型還是紋樣上看,既有中國傳統風格,又帶有濃厚的異域風情。例如,盤子、瓶子和水壺上的圖案是各類各樣的中國題材:梅花鹿、山景中人、蓮花池中的戲水鴛鴦,鳥和假山等。克拉克瓷的原型出現在嘉靖後期,到萬曆時期仍然流行。當時,由於嘉靖沉迷道教和長生不老之術,故象徵長生不老的圖案常出現於克拉克瓷上,如暗八仙、雙鹿、仙桃等。所以,克拉克瓷是第一批承載著中國文化元素進入西方世界的瓷器。隨著荷蘭人將截獲的葡萄牙船「凱薩琳娜」號上約10萬件青花瓷被拍賣後,荷蘭人對中國風格的瓷器充滿了興趣和好奇。大約在1635年之前,出口到荷蘭的瓷器大部分是中國器型和中國紋飾的。其後,荷蘭開始根據歐洲消費者的喜好向中國瓷商下訂單,他們有時甚至送來木製模型讓中國陶瓷工匠仿製,這時的克拉克瓷逐漸顯現出西方的風格。

 關於克拉克瓷如何從景德鎮運至東南沿海的港口,傳統的運輸線路是大庾嶺線。根據文獻記載,開元四年(716年),左拾遺內供奉張九齡奉旨開通大庾嶺路,自廣東南雄到江西大余之間這條狹窄山路開闢為寬敞大道。同時,道路兩邊還設有驛站、茶亭、貨棧、客站等生活設施。於是,自唐宋乃至明清的大部分時間,這條被後人冠以「梅關」的古驛道一直成為連結我國大江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之一。大體南下的貨物,從京城出發,先要沿著運河抵達揚州,自揚州入長江,西進鄱陽湖,再經過鄱陽湖溯贛江到達贛州。在贛州則改換小船,這段水路複雜,中間還要翻閱險峻的大庾嶺,航程十分艱難。沿章水抵達大余縣上岸,貨物再改陸路步運至廣東南雄,再裝小船入湞水抵達韶關,在韶關換搭船順北江直達廣州,全長數千公里。這條線路絕大部分是利用水路運輸,成本低,損耗小。但中間翻越大庾嶺的一段,路程比較艱難,對於運輸較為沉重的陶瓷來說,仍存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從水路轉為陸路之前,瓷器會經過篩選,有殘次的會被挑出,以降低運輸的成本。在中轉地附近發現較多帶瑕疵的景德鎮瓷器就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

 葡萄牙向中國所訂製的瓷器到達里斯本後,通常是用作皇宮的裝飾。在桑托斯宮的屋頂上,可以看到200多個青花瓷盤,鑲嵌滿整個屋頂,這種裝飾方法與波斯和阿拉伯地區有異曲同工之處。真正將克拉克瓷廣泛用於餐桌上的是荷蘭人。在十七世紀弗拉芒地區流行的靜物畫中,我們看到了大量的克拉克瓷。與克拉克瓷共同出現的多是銀質的餐具和燭台以及玻璃杯等高檔的用具,說明在當時,克拉克瓷與銀質、玻璃製器具都是奢侈和時尚的象徵。

 克拉克瓷作為一種外銷商品,人們對它的研究絕不只限於器物本身,而必須將其納入世界貿易的大背景之下來考慮。歷史上,中國瓷器外銷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完全由中國人主導的銷售行為,是非常簡單的商品輸出行為。從實物看,從南朝到唐代,中國輸出的瓷器與國內市場銷售和使用的瓷器完全一樣。第二階段,一些原本並無燒瓷傳統的地區,在對外貿易利益的驅使下,開始模仿名瓷器產地的產品。嚴格來說,雖然這些瓷窯主要是面對國外市場,但仍是以中國文化主導的階段。因為這些仿製的產品在外國人眼裡是很難區分的。第三階段是中國文化與銷售地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期,中國瓷器的器型和紋樣都要根據銷售地區的文化需要而改變。如福建地區磁灶窯軍持及紋章瓷等的出現。克拉克瓷正是在這階段應運而生的,克拉克瓷從出現到成熟,反映了銷售地顧客的意願,也保留了中國文化的主要特徵,到了第三階段開始逐漸過渡向第四個階段。第四個階段完全是來樣加工訂製,中國的瓷窯淪為工業品的加工地,西方文化在瓷器生產上逐漸佔有主導地位。

 綜上所述,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它的出現和流行,正好迎合當時貿易全球化的進程,亦成為當時中西文化交流最好的見證。

(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全球化進程中的克拉克瓷 (2012-04-29) (圖)
文訊:著名畫家馮遠首辦中國畫展 (2012-04-29) (圖)
馮遠作品《今生來世》 (2012-04-29) (圖)
文藝天地•短載:康復日記 (九) (2012-04-29)
文藝天地•試筆:堵車悟人生 (2012-04-29)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餘 溫 (2012-04-29)
來鴻:好景正在回首時 (2012-04-25) (圖)
豆棚閒話:男人的危機 (2012-04-25)
古典瞬間:漢代的民謠 (2012-04-25)
古今講台:蝴蝶的家 (2012-04-25)
歷史與空間:燈節,在台北 (2012-04-25) (圖)
歷史與空間:有公園的酒店 (2012-04-24) (圖)
生活點滴:難以磨滅的琴韻 (2012-04-24)
人文世相: 相王弄今昔 (2012-04-24) (圖)
心靈驛站:捨不得種種 (2012-04-24)
詩情畫意:溫 暖 (2012-04-24)
詩情畫意:白玉蘭 (2012-04-24)
歷史與空間:「我」讀孫子兵法 (2012-04-22)
熱點詞評:盛女 (2012-04-22)
歷史與空間:水仙,你好 (2012-04-1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