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名人面對面:澳大利亞參贊陳紫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陳紫霞關注中澳兩國的文化保護問題,希望兩國透過交流而碰撞出新的火花。

 陳紫霞是澳大利亞文化參贊(即駐外交大使)。她說,因為喜歡紫色,而霞光是輕盈美麗的,所以以「紫霞」為名。她從中學開始學習中文,喜歡看中國的小說,學習中國人說話的語氣。她同時也喜歡中國女歌手王菲,最愛吃的是麻辣的川菜。

 她是澳大利亞人,卻能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她來說,學習中文比其他語言簡單,而她也因語言,與中國結下不解緣。從中國文化到澳洲文化,她看到了兩者的共通點,指出文化傳承瀕臨失傳是世界性的問題。澳洲的土著文化也隨時間慢慢褪色,而她作為中澳兩國的中間人,透過舉辦不同的文化活動,使兩國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

從語言到中國文化

 陳紫霞中學開始學中文,因為她讀的學校很特殊,初一至初三都必須學中文。在澳大利亞學中文其實不常見,政府為了鼓勵年輕人學外語,讓學校教不同的語言,有日語、德語、中文等。上世紀八十年代,相對來說比較少學校教中文。陳紫霞從中學到大學,不曾放棄學中文。同學們都覺得她很奇怪,因為他們都覺得這種語言學起來很困難。「我覺得中文並不難學,法語對我來說反而難學。中文和音樂,我是一起學的,我發覺兩者有相通的地方,主要是因為中文的聲調稍微變一下就是另外一個意思,而其他語言都沒有聲調之分。如果學了音樂的話,能幫助你學中文。」

 另外一個她覺學中文比歐洲語言容易的原因是中文語法根本不難。她十八歲的時候來到中國留學,那時候,大學裡的設備比較落後,條件不是很好,但她在中國生活得很開心,老師雖然都很嚴格,但可以專注學習的時間也很多,連當時不太願意接觸外國人的中國學生,都願意跟她做朋友。因為結交了很多中國朋友,她開始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我覺得中國人很熱情,也很寬容,至於中國文化,我很喜歡中國的飲食文化,我愛吃四川菜,因為澳大利亞沒有這種辣,我是來到中國以後才學會吃辣的。」

多元文化在澳洲

 她喜歡中國文化,而中國人對於澳大利亞的印象幾乎只有「悉尼歌劇院」,陳參贊說,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藝術文化與精神的結合體,最能體現澳大利亞人對藝術的追求。

 悉尼歌劇院在1973年建成,比中國和澳大利亞建交晚一年,至今快40年。悉尼歌劇院的設計師不是澳大利亞人,而是一位很有名的丹麥建築家。他設計了這個歌劇院以後,得了很多獎,直到現在,他還在拿獎。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標誌性的建築,它的地理位置很好,坐立在水邊,去參觀的人都覺得很舒暢。通常人們在參觀以後,出去都會吃一個冰淇淋或一頓海鮮,或者看一看大海。歌劇院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表演者的水平都非常高,所有國家級的表演團,如澳大利亞的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等,都在悉尼歌劇院表演。

 「我覺得音樂對澳大利亞人非常重要。看看最早的澳大利亞土著人,他們也是把音樂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他們所有的活動,幾乎都配上音樂。」可惜這個時期已經成為過去。

 陳紫霞提到澳大利亞文化,便有一種驕傲之感。「在澳大利亞,不管你是甚麼年齡,都會喜歡音樂。我覺得澳大利亞的歌手和音樂家,都蠻成功的。再想一想,美國許多成功的大歌手,當中肯定有一些澳大利亞人,因為澳大利亞的音樂風格範圍很廣,可能因為澳洲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能容納許多不同的音樂風格。有一些傳統的音樂,比如最早的歐洲古典音樂,到現在還是很受歡迎,而亞洲人、非洲人,又帶來自己的音樂。」澳大利亞人很喜歡聽不同的音樂,他們可以接受不同的音樂風格,如混合音樂。現時的土著音樂團,都不做傳統的純音樂,反而在傳統音樂的基礎上,加配其他的元素。

傳統文化備受忽視

 那土著音樂豈不是失去其獨特的魅力?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當然,年輕人都喜歡創新的東西,但傳統藝術在澳大利亞還有市場,尤其是土著文化,很多不同國家的人特意來這邊,看看本土的音樂和舞蹈。這樣反而保護了部分地區,像澳大利亞中部和北部的旅遊區,土著人的藝術作品被管理和保護得很好。」

 中國也有類似的情況,外國人很喜歡中國傳統的東西,但這些傳統藝術卻找不到接班人,瀕臨失傳。澳洲土著文化雖然可以透過混合其他元素而被保留下來,但傳統藝術始終無可避免地走向下坡。主要原因是土著人現在都住在城市裡,生活跟一般的老百姓沒有分別,而澳大利亞政府也沒有甚麼特殊的政策來保護這些傳統技藝。「我相信還是有一些人對這些土著文化、傳統音樂或者傳統舞蹈感興趣的。加上很多時候,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尋找他們過去的一些回憶。確實有這樣的人因為這個原因而願意學習傳統的東西。」

 在澳大利亞,傳統文化失傳得最嚴重的應該就是語言。「土著語言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現在幾乎已經消失了。上世紀,人們都追求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沒有人在乎土著語言,也沒有想過它會消失。」

 中澳兩國都面臨文化失傳的問題,陳紫霞作為澳大利亞的文化參贊,她也希望透過兩國人民的頻繁交流,互相交換經驗,一起合作保護傳統文化。「文化年便是一個例子,澳大利亞政府很想保護本國的傳統文化,所以邀請一個土著藝術團到中國表演。我們去年在澳大利亞國家藝術館也開辦了一個大型的展覽,2009年的時候,中澳兩國簽署了一個備忘錄,鼓勵兩國一起合作保護傳統文化,主要是防止非法的進出口或偷運遺產。」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聯合播出之《文化名人面對面》。節目逢星期日下午三時至四時在普通話台播放,港台網站(rthk.hk)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相關新聞
五十年政治,隔不斷五千年文化的一脈相承 (2012-05-05) (圖)
記者手記:夫唱婦隨 詩人原講四川話 (2012-05-05)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澳大利亞參贊陳紫霞 (2012-05-05) (圖)
名.飲食:正宗日本元貝 (2012-05-05)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央視全能女主播 徐俐 (2012-04-28) (圖)
名.飲食:「豬婆參」壯觀夠派頭 (2012-04-28) (圖)
無悔青春 終生圓夢 永遠的白先勇 (2012-04-28) (圖)
白先勇在香港 (2012-04-28)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著名軍旅歌唱家 李丹陽 (2012-04-21) (圖)
名.飲食:日本刺參首選關東 (2012-04-21) (圖)
戲夢人生 侯孝賢 (2012-04-21) (圖)
人物小檔案 (2012-04-21) (圖)
《10+10》 (2012-04-21)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潘曉婷 中國九球天后 (2012-04-14) (圖)
名.飲食:識食海參 還要識價 (2012-04-14) (圖)
王全安:自己面對,自己盡興 (2012-04-14) (圖)
王全安.年代記 (2012-04-14) (圖)
王全安.作品獲獎記 (2012-04-14)
文化名人面對面:常昊 永不言敗的棋壇國手 (2012-04-07) (圖)
名.生活:選海參 渾圓豐厚和乾身 (2012-04-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