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奧翠袖 乾坤:穿旗袍講革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08]     我要評論

伍淑賢

海城的旗袍展覽,是香港歷史博物館走進社區的展覽。要說很好看,也不算,且展場小而人多,空氣混濁,櫥窗人頭湧湧,看之令人卻步。真正好看的服裝歷史展覽,還數年前港島東Artistree的Vivienne Westwood回顧展和沙田文化博物館的法國時裝展,倒不是因為品牌名氣大,而是策展人背後的細緻心思,是今次見不到的。我常覺得,走進社區的東西,不一定要粗淺;庶民對文物歷史的感應,也不一定比經常出入博物館的人遜色。

 旗袍之於我們這輩,曾經有過日常意義,因為由小學一直到中三中四左右,學校的女教師幾乎一半都穿旗袍上學。不要以為只有《花樣年華》的張曼玉穿旗袍才好看,其實旗袍的基本形態制約性極強,一般女性,即使中年發福,甚至上了年紀,穿上旗袍也能表現基本的線條美,你看潘迪華近廿年在電影裡的身影就知道。我們的母親在那個年代,即使到了五六十歲,要出席甚麼嫁娶婚宴,也一定選旗袍套裝,比現在的西裝套褲細緻多了。

 我們初中時期的年輕女教師,特別是教國文中史以至西史的,多是穿旗袍套裝上課,或棗紅、或粉藍、或碎花,配半跟皮鞋。有時天氣太熱,旗袍不加外套,卻在襟頭塞條花手帕,以備不時之需。教國文中史倒還罷了,但穿旗袍教法國大革命,講二次大戰的遠因近因,我現在還很有印象。

 記憶中,當時的女教師有兩類:一種是永不穿旗袍的,多是番書女,穿活潑洋服,像時裝雜誌走出來的,走在潮流尖端;另一種也很年輕,但基本穿旗袍,偶然穿簡單西裙。現在回想起來,前者像邵氏青春歌舞片,後者似費穆的民國電影,卻可共存。

 奇怪的是,到了一九七六至七八年左右,即我們上預科的幾年,女教師突然不穿旗袍了,改穿洋裝,粗黑框眼鏡也不見了,個個配隱形眼鏡,或換了金線眼鏡。女教師漸變「熟女」,裝扮卻越發年輕了。旗袍正式從港女的衣櫥退下來。

相關新聞
百家廊:一家養女百家求 (2012-05-08) (圖)
 奧翠袖 乾坤:穿旗袍講革命 (2012-05-08)
海闊天空:櫻花樹下 (2012-05-08)
琴台客聚:「世說新語」式的書 (2012-05-08) (圖)
生活語絲:重訪南街村 (2012-05-08)
思旋天地:追憶龔如心 (2012-05-08)
淑梅足跡:特別的母親節禮物 (2012-05-08)
百家廊:她也許只是出於慈悲 (2012-05-07) (圖)
翠袖 乾坤:《陽光姊妹淘》的少女心 (2012-05-07)
跳出框框:火葬場 (2012-05-07)
琴台客聚:祈福保平安! (2012-05-07)
杜亦有道:釣口海魚 (2012-05-07)
思旋天地:母親節將至 (2012-05-07)
網人網事:不是危機是生機 (2012-05-07)
百家廊:東西薈萃 各領風騷 (2012-05-04) (圖)
翠袖乾坤:人慾橫流 (2012-05-04)
古今談:爭海的年代開始了 (2012-05-04)
琴台客聚:硬椅子:雜技與人生 (2012-05-04)
生活語絲:洛陽看花 (2012-05-04)
一網打盡:要求無理 (2012-05-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