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英美近代文學史上,一生只創作一部作品且流傳後世的偉大作家不算多。晚一點的,有《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美國作家Harper Lee,小說一出版,作家隨即消失在大眾媒體的視線之外,但據說作家非常長壽,晚年平靜。
相比之下,英國女作家艾蜜莉布朗特更讓人扼腕。1847年她完成出版了首部小說《咆哮山莊》,1年半後卻因肺炎去世,年僅30歲。但從1920年開始,對該小說的各種改編就從未停止,光BBC就製作了7個版本的影片和電視劇,原作魅力可見一斑。 ■文:Cate 圖片由Golden Scene提供
2011年,英國女導演Kaya Scodelario用荒蕪和孤冷的光影,再次講述了這個極富悲劇色彩的故事,該片近日在港上映。和其他大部分的改編作品一樣,電影的容量只有小說的二分之一,對於主角克利夫和凱瑟琳的後代恩怨,在兩人離世之後便戛然而止。
原作裡一個顯而易見的主題是復仇:18世紀英格蘭北部的荒僻山莊,被主人收留的孤兒克利夫改變了家庭成員的命運。主人的大兒子一開始便對克利夫這個外來入侵者充滿仇恨,也常常受到父親嚴厲的責難和體罰。只有家裡的女兒凱瑟琳,出於純真和對生命的愛,向克利夫伸出雙手。兩小無猜,埋下了愛的種子。後來出於世俗觀念,凱瑟琳嫁給當地富有而英俊的青年,導致克利夫憤怒出走。多年後,克利夫衣錦還鄉,卻開始一系列的報復行為,甚至控制了下一代。
然而,過往影視改編的重點,多在強化克利夫和凱瑟琳的浪漫愛情悲劇。此類作品中,1939年上映的美國同名黑白影片是其中的經典。影片結尾,為了愛情而殉道的情侶,化身鬼魂,卻重新牽手、相擁而去,而這情景從未在原文中描述過。有意思的是,根據當時市場的考慮,該電影還將原小說的發生背景,由英國18世紀初的攝政王朝,改為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不過,在2011年的版本中,復仇的主題也被淡化,由濃重的宿命色彩所取代,並決定了此片獨特的視聽語言。素來以陰鬱風格、擅長人物心理戲著稱的英國女導演Scodelario,試圖挖掘名作內更深的層次。
蒼穹下的生命
導演完全放棄了故事發生的任何歷史背景,取而代之的,採用大量的靜態的大自然風光。影片開始,長大成人的克利夫痛苦地蜷縮在地板上,破落、空蕩的房間,窗外唳風咆哮,禿枝不停地敲打窗戶,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空氣中懸浮著大小塵埃。粗糙的、手搖式的、曝光過度的畫面,營造出一種視覺上的真實與殘酷。影片也一反前面數度改編的方式,以克利夫作為切入的視角。
人物的對白不多,克利夫幾乎拒絕與人交流,這時,蒼穹下亙古不變的山巒外化了他日益複雜的內心世界。電影的節奏,也數度因為突然而至的靜照而延緩甚至暫停,這確實是對觀眾耐心的一個挑戰。但另一方面,影片對原著前部分的內容也相當忠實。比如,被獵殺後倒在血泊中的野兔屍體,被懸掛在木欄上的小狗、風乾的昆蟲軀殼,不僅是原著中反覆暗示的意向,也成為影片被標識的影像。殘暴、無情、冷漠和生命的脆弱與無力,在導演將主人公刻意拉長的童年時期中,顯得粗暴甚至有種別樣的趣味。
百年山莊的延綿
到底,《咆哮山莊》的小說粉絲們還是會對結尾失望,但對於已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敘事,觀眾不再耐得住性子,去承受漫長的復仇。當衣著光鮮、長大成人的克利夫回來尋找凱瑟琳時,所有人都被嫉妒、愛和仇恨折磨得近乎變態,瘋狂近乎時空的情緒成為影片最後的高潮。
影片據說在選角時,曾找過Natalie Portman,後來卻不了了之。導演乾脆全部啟用新人,塑造童年以及成年的克利夫和小凱瑟琳,更直接找來非職業演員。為影片選景也費了製作人員一番功夫。他們在原著故事的發生地北英格蘭,竟然發現一百多年來未曾變化的農屋和山莊。至今,仍有農民在那裡耕作、自給自足。據說山莊仍然沒有電力和水源,氣候亦惡劣。不知那個地方會否因為電影而成為影迷朝聖之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