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本港空氣質素多年來備受關注,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空氣中粗顆粒(直徑介乎2.5微米至10微米的懸浮粒子)濃度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因呼吸系統疾病而入院率會增加1%,即每年多830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入院率亦上升1.6%,即每年多482人,反映粗顆粒危害呼吸系統健康。
空氣中懸浮粒子可分為直徑10微米、5微米及2.5微米,其中粗顆粒是直徑介乎2.5微米至10微米的懸浮粒子。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職業和環境健康學部主任余德新與博士研究生邱宏參照2000年至2005年間本港急症入院情況,發現粗顆粒危害呼吸系統健康,要求環保署把粗顆粒納入新空氣質素指標內。
研究涵蓋逾50萬名6年內因呼吸系統急症入院的病人,發現空氣中粗顆粒的濃度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呼吸系統疾病的急症入院率便會增加1%,即每年多830人入院;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急症入院率亦上升1.6%,即每年多482人入院。有關研究結果已刊載於權威國際學術期刊《環境與健康展望》。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在制訂新空氣質素指標時,已根據世衛建議訂定2.5微米及10微米的懸浮粒子納入新指標,即已涵蓋粗顆粒,因世衛現時並沒有為介乎2.5微米至10微米的懸浮粒子另立獨立指標,環保署會於下一個立法年度向立法會提交相關的法案,務求在2014年內把新空氣質素指標確立為法定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