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寧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
立法會財委會正在審議新政府架構改組方案,「人民力量」、社民連等卻提出多項動議,進行「拉布」。
究竟市民對新政府架構改組方案有甚麼看法?近日便有幾所機構和政團就政府改組方案同日發佈民意調查結果,上演了一場「民意戰」。概括而言,公民黨和民主黨的受訪者對政府改組方案反應負面;香港民意調查中心的受訪者則正好相反,反應正面。
三者的民意調查都以電話訪問形式進行,但是為何結果出現明顯分別?除了其問題先後次序、具體問題等有差別外,還涉及電話訪問進行方法的問題。
香港民意調查中心的調查方法是「以電腦隨機抽取電話樣本,透過真實訪問員以電話問卷訪問方式」進行,並列明訪問對象為「18歲或以上的操廣府話的香港市民」;公民黨和民主黨的調查則是以音頻電話進行。
若然以音頻電話作訪問,調查結果成疑,至少有以下三個問題:一是音頻電話訪問的成功率不高,接受訪問者大多為有相似背景的人士,例如對該議題特別有意見,所以才按音頻指示,接受訪問,這令調查結果偏向反映相似背景人士的意見;二是該種訪問難以通過訪問員來判斷受訪者是否是次調查的目標人士,例如電話中的聲音明顯是小朋友,但是是次調查的目標是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這令調查結果的可信性更低;三是該種訪問,受訪者按錯電話鍵,難以糾正其選擇等。事實上,音頻電話訪問實在與專業的民意調查相距甚遠,結果難有參考價值。
一般市民大多只是觀看報道,不會深究民意調查是否嚴謹地進行。然而,作為公共團體,其進行民意調查的目的不應只是為了合理化其政治訴求,而應是真實反映市民的意見。其調查應以最嚴謹的態度進行,其調查的過程和結果都應以最詳細的方法交代,絕不能兒戲了事,這才能讓公眾作出客觀的判斷。值得慶幸的是,是次「民意戰」中,部分媒體能明確標示調查以甚麼方法進行,讓公眾有更多資訊作分析。
從香港民意調查中心調查的結果可看到,59.4%受訪者支持在7月1日前完成架構改組,令整個新班子可在7月1日同時上任;70.7%受訪者不贊成立法會議員用拉布方式,令改組政府架構的方案,沒有辦法在7月1日新政府上任前通過。
當然,依靠較激進的票源的政團可以不理有關結果,因為它們的行動只需取悅小部分人士,便可在下屆立法會選舉裡取得議席。但是依靠溫和、中間票源的政團卻不能對此視而不見,任由被其他政團「騎劫」,流失支持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