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董建華:把握利港政策 避風險振經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15年歲月如白駒過隙,彈指間香港歷經滄桑變幻。香港第一任行政長官、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回顧香港回歸15年來波瀾起伏的發展歷程,慨言史無前例的「一國兩制」成功落實,為香港各方面的發展帶來無可比擬的優勢和動力,縱屢遇難關、屢經挫折,也能在祖國堅定不移的支持下安渡風浪。

 如今正值歐債危機陰霾不散,香港可能被捲入另一次的金融危機。董建華表示,香港必須居安思危,做好準備。他坦言,香港對外圍環境雖存擔心,但事實卻是防不勝防,幸好香港近年對歐美經濟的依賴有所減退,而與內地經濟越來越息息相關,今內地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故相信香港雖會受歐債危機影響,卻不致「重傷」。他又寄語香港利用好優勢及國家的利港政策,抓緊機遇,扎穩根基,縱然風浪來襲,也能自信應對。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撰文/潘達文 攝影

歐債危機未見根本解決跡象,反似不斷升溫,令環球經濟弓弦緊繃,不敢稍懈。董建華同樣密切關注著歐債危機的走勢。他仔細辨析歐債危機的成因,與08年金融海嘯大為不同,2008年的金融海嘯是因美國次按危機一發不可收拾,而致銀行體系受到巨大衝擊,經營困難,「百年老店」雷曼兄弟倒閉,隨即掀起環球金融恐慌;今次危機的導火線則是歐洲國家債台高築,進而影響當地銀行體系的健全,其後政府厲行削減財赤、縮減開支等措施,就令國家經濟陷入萎縮,而引發一系列的連鎖效應。

善用儲備 打好經濟根基

 香港多次經歷金融危機,飽受經濟下挫的痛楚。董建華坦言,金融危機是否爆發,操控權從不在香港,幸好香港飽經風浪,已累積了經驗,加上特區政府財政穩健,庫房有大量儲備,有需要時可以動用,故相比其他地區,有較好條件應對挑戰。

 中長期而言,董建華認為香港經濟大有可為,但必須切實把握中央的利港政策,如CEPA、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提出的「36招」、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等,均須盡快推動落實及執行。他直言:「香港有不少『子彈』,很多政策也已推行,發揮著效用,但無疑有些政策成效較慢。」長期而言,他認為只有做好了香港長遠經濟發展的「基建」,才能無懼風雨:「就算真的再有經濟衰退,香港也不會衰退得那麼厲害。」

背靠腹地 應對更有信心

 董建華解釋,回歸前香港經濟較長時間都是主要依賴歐美市場,但隨著內地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香港的經濟與內地也更加密不可分,坐擁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為「腹地」,香港自能在內地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獲益,故就算歐債爆煲,香港短期所受影響也不致太嚴重:「2008年國家即出台相應政策成功應對了金融海嘯,香港同樣受益而迅速反彈;現在國家經濟發展穩定,宏觀調控能力很強,我對國家再應對任何挑戰都有信心。」

時刻檢討 及時修正航向

 董建華亦對管治方面提出應變「錦囊」,指出無論是應對經濟挑戰,或實現強政勵治,都需要「時時總結、面對今日、著眼未來」。他闡釋道,香港必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知道做得對的是甚麼,應該怎樣堅持,也知道錯了甚麼,應該如何修正;要清楚明白老百姓今日面對的問題,制定切實辦法予以及時解決;同時要著眼未來,鋪排好未來的路途:「10多年前中國初入世時,大家都沒有想過中國會成為經濟總量達7萬億美元的經濟體,所以大家要看得遠些,想想10年後的中國會有怎樣的發展,再問自己如何做好準備提升競爭力,如此才可以乘勢而上,把握機遇。」

相關新聞
兩地專才競爭 59%港人認激烈 (圖)
發展專業須克服重重障礙
年輕專業人士事業發展障礙
每三個專才一個想半年內跳槽 (圖)
新巴城巴勞資達協議 加薪5.3%
兩特首齊赴京出席回歸展 (圖)
跳傘綵排 表演精彩 (圖)
兩地貿易 15年飆升6倍
京辦座談會 紀念安子介
胡總訪港 保安區內設採訪區
香港內地15年來經貿變化 (圖)
「見證.香港回歸15年」系列專題之訪談篇 (圖)
法治基礎日益穩健 梁愛詩:基本法根植香港 (圖)
發揮優勢:倡前海覓廉租地 推動港律師北進 (圖)
嶄新模式:人大釋法非「干預」 漸建易接受模式 (圖)
適應變化:司法覆核趨增 相信法官判斷 (圖)
「見證.香港回歸15年」系列專題之抗災篇 (圖)
川港攜手抗災重建 麥齊光:同胞血脈震不斷 (圖)
建醫院定3原則 非只給錢 (圖)
社署心理學家 危難實地輔導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