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寧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
回歸15年,內地與香港居民的交往更為密切。如何在政策上進一步方便兩地居民,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出入境政策不斷取得突破
回歸以來,內地與香港居民的交往漸多。根據入境處的統計,2009年至2010年期間,便有1.7億人次通過羅湖、落馬洲、落馬洲支線等管制站跨境。這與跨境學童漸多、深圳居民可辦一年多次往返香港等有一定關係。
大量人流需要更多靈活的政策配合,以方便兩地居民,所以回歸15年,內地與香港都在「一國兩制」下,不斷尋求政策上的突破。
當中較突出的例子是管制站實行「一地兩檢」、「24小時通關」,以及粵港推行「自駕遊」計劃。一直以來,內地與香港的居民都須「兩地兩檢」,例如旅客從香港坐車前往內地,到達香港的管制站,必須攜帶所有行李下車,接受檢查和辦理出境手續,然後他們要乘車至內地的管制站,再次攜帶所有行李下車,接受檢查和辦理出入境手續,才可再乘車前往目的地。此舉令旅客耗費不少時間。2007年,在國家的支持下,深圳灣口岸實施「一地兩檢」。在該政策下,旅客可在同一口岸接受檢查和辦理出入境手續,這為旅客尤其是每日都需要跨境的,帶來極大方便。
另外,越來越多香港居民因結婚、物價較低等原因,希望在內地定居,但是卻不想喪失在香港的工作,並讓子女可在香港學校就讀。他們在選擇是否居住內地時,其中一個重要考慮是能否隨時回到內地;越來越多內地和香港居民亦希望到異地即日往返旅遊,但是不想受管制站營運時間所限制;部分香港長者也打算回鄉養老,但是希望可在身體遇上甚麼問題時,即時回港就診。就此,2003年,皇崗口岸等實施「24小時通關」,內地和香港居民都可以在任何時間通關,這大大方便了異地短暫旅遊、長期居住等。
此外,隨著內地與香港跨境旅遊不斷發展,社會開始探討新的旅遊模式,以發掘跨境旅遊業更大的發展空間。擁有車輛者可駕車往來內地與香港是其中一個探討方向。2012年,內地與香港便實施「粵港自駕遊」計劃,第一階段容許香港合資格的車輛車主申請一次性特別配額,駕車進入廣東省,作不超過七天的短暫逗留。雖然該政策在香港社會富爭議性,但是「粵港自駕遊」計劃開通了香港車輛駛往內地的空間,創新了跨境旅遊模式。
需要探討創造進一步便利
「一地兩檢」、「24小時通關」、「粵港自駕遊」計劃等例子都說明,只要內地和香港共同努力,「一國兩制」能順應時勢,在政策上不斷取得突破,擁有強大生命力。展望將來,內地與香港會有不少大型跨境基建落成,包括2015年通車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2016年通車的港珠澳大橋等。必須指出,基建可以便利內地和香港的居民,但是它們都需要政策配合,才能發揮更大功效。
以大嶼山為例,港珠澳大橋通車後,該地有望成為內地與香港的交通樞紐,在旅遊、會展、運輸、商貿等行業上發展潛力巨大。屆時,港珠澳大橋能否發揮最大功效,要視乎政策的配合。雖然「一地兩檢」未能實施,但是「24小時通關」絕對是可以考慮的政策方向。舉例而言,珠海居民在外地旅遊回來,希望使用香港機場,其中一個考慮是若然飛機抵港誤時,令其錯過了管制站營運時間,屆時將被迫滯港,但是「24小時通關」將免去這個煩惱;香港居民以往在珠海旅遊受船期限制,不能隨時返回香港,但是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並配合「24小時通關」,有關憂慮即可消除。
另外,港珠澳大橋將把香港、澳門和珠海更緊密地連接起來,旅遊、商務等往來將會更多。在這情況下,三地需要更簡易的通關辦法。最先應考慮的方案是仿效深圳居民可辦一年多次往返香港的政策,讓珠海居民都享有同樣的待遇。長遠而言,大嶼山可否成為特別區域,讓內地居民享有更方便的出入境安排,是值得探討的方向。
至於該橋在通車後,為了進一步刺激東涌的發展,香港可在大橋的落腳點,設置專用通道,讓合資格的內地車輛行駛,直通東涌的大型停車場。有關車輛不能前往香港其他區域。東涌可發展零售、商貿等活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還可成為大嶼山往來各個景點、展覽館等的交通交匯處。當然,有關建議必須諮詢東涌居民、環保團體等意見。
回歸以來,內地與香港之間有多項跨境基建,配合「一國兩制」下的政策創新,兩地居民比以往享有更大的方便。針對即將建成的跨境基建,內地與香港應繼續探討政策上如何進一步方便兩地居民,為「一國兩制」開創更大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