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止戈為武:無需過度放大神九的軍事意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05]     我要評論

妮爾硯 軍事評論員

 中國成功發射神舟九號飛船並順利實現其與天宮一號的載人交會對接,不僅使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及全球華人歡欣鼓舞,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給予高度評價的有之,如沙特阿拉伯《每日電訊報》網站撰文稱,神舟九號和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標誌著中國太空技術的重大突破,同時也展現了中國雄厚的經濟實力;說風涼話的有之,個別日韓媒體貶損說,中國電視台對外直播的是威脅而非自信,暴露了中國是「宇宙強國、幸福小國」;心態複雜的也有之,如美國《太空評論》網站的文章稱,對於中國太空行動的軍事意義美國肯定是最關注的,因為美國軍方已經感受到在這場太空競賽中北京發出的挑戰,以致有人發表了題為「紅月亮冉冉升起」的文章,竟把中國的探月計劃危言聳聽地描繪為要「佔領月球」。北京獨立軍事觀察家認為,對國際社會發表的各種評論包括不解、誤解的議論,應給予應有的尊重和包容,但對於一些扭曲或荒唐的觀點,要保持必要的警惕,不必過度放大神九成功發射收回的軍事意義。

客觀觀察莫過度

 首先,應承認神九發射具有潛在的軍事意義。據專業人士分析,我國發射神舟九號主要是用於和平利用太空的探索目的,但客觀上在通信遙控、電子、機械等方面的技術突破都可用於軍事,可以說為延伸空中積極防禦戰線,尤其是保衛航空航天安全方面拓展了新的空間。如神九的成功發射回收,說明中國的航天控制技術已經發展到新的階段,或對於提升戰略制導反導作戰能力有現實意義;再如載人交會自動、手控對接任務的順利完成,說明中國的航天控制技術已經精確化、常態化,或對未來軍事行動提供了高新尖技術保障;還如神九和天宮一號裝備的先進通信、監測、探測儀器,可高速傳輸圖像和語音,意味著數據中繼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或許對解放軍的遠距離行動有了更好更快的支持。觀察家認為,對神九發射具有的潛在軍事意義也不必諱莫如深,因為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三名航天員是解放軍的軍官,參加發射、對接、回收各項任務的多是解放軍系統官兵,宣佈神舟九號發射圓滿成功的是中央軍委委員、任務總指揮長、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上將,其重大現實和潛在軍事意義則是題中應有之義。

 其次,過度解讀其軍事意義大可不必。有專家認為,儘管中國航天事業近年來已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績,但實際算起來,從1999年發射「神舟一號」到這次發射「神舟九號」,只不過短短的十多年時間,其所用技術和經驗與科技、航天、軍事強國美國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更談不上在軍事上挑戰美國了。觀察家指出,對任何事情我們都應實事求是的看待,那種向一個方向過度解讀都不是科學的態度。至於那種起勁宣揚中國太空站可以隨時變身「軍事基地」的雜音,「將來美國孩子看到的月亮會在中國的佔領下變成跟中國一樣的紅色」的所謂「擔憂」,或是出於妖魔化中國太空計劃的陰暗心理,或是出於「羨慕嫉妒恨」的扭曲心理,這或是令人憂慮的。

相關新聞
支持梁振英開拓新局 警惕有人借僭建搞事 (2012-07-05)
香港的角色 (2012-07-05)
管見集:胡主席帶來挺港措施 支持新政府依法施政 (2012-07-05)
「民陣」報大數 《蘋果》登假相 (2012-07-05)
為理明言:為市民提供安穩的退休生活 (2012-07-05)
止戈為武:無需過度放大神九的軍事意義 (2012-07-05)
來論:「民陣」報大數是否要向主子多領人頭費? (2012-07-04)
東張西望:反超新加坡應為梁班子首目標 (2012-07-04)
祝賀回歸15周年 提升港競爭力 (2012-07-04)
核心價值不變證明「一國兩制」成功 (2012-07-04)
反對派遊行報大數的兩個目的 (2012-07-04)
雪泥鴻爪:繼往開來 譜寫新篇 (2012-07-04)
來論:「民陣」遊行人數造假成癮撒豆成兵 (2012-07-03)
公民黨如何撕去中產溫和外衣公開成為激進反對派? (2012-07-03)
頂天立地:反對派製造流會令立法會尊嚴掃地 (2012-07-03)
前海模式為香港帶來機遇 (2012-07-03)
政經多面體:認真總結經驗 團結一致創未來 (2012-07-03)
西座內望:公民黨竟墮落至與長毛爭演鬧劇 (2012-07-03)
來論:曾健超潑皮所為暴露公民黨激進本質 (2012-07-02)
指點江山:胡錦濤四點希望為香港指引方向 (2012-07-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