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扶貧委會擬與「關愛」整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羅致光(左)透露,會考慮整合關愛基金與新設的扶貧委員會的運作。鄭家純(右)表明有興趣加入扶貧委員會。 資料圖片

——執委會4小組分工助民 鄭家純想邀商界齊加入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鄭治祖) 由特首梁振英任主席的扶貧委員會籌備小組昨日舉行首次會議。據小組討論文件顯示,除重新成立的扶貧委員會外,會設立執行委員會,兩者均由特首任主席,而執委會下會設立4個專責研究不同課題的小組,包括低收入和失業、跨代貧窮、長者和退休保障及少數族裔和新來港人士。小組成員羅致光透露,會上大家在交流意見後,會考慮整合關愛基金與新設的扶貧委員會的運作。儘管會議上未有討論扶貧委員會的具體人選問題,身為籌備小組成員的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昨日會後表明自己有興趣加入扶貧委員會,及邀請其他商界人士加入,協助推動香港的扶貧工作。

 扶貧委員會籌備小組於昨日上午舉行第一次會議。羅致光在昨日會後透露,各成員主要就扶貧委員會未來的方向交流意見,其中討論到未來成立的扶貧委員會,和目前同樣推出扶貧措施的關愛基金之間的關係,最後大家都同意有需要整合,但具體方式仍有待探討。

 他續說,籌備小組在未來2個月會與各界交流,除了定出扶貧的長遠政策外,亦會討論到中、短期的到位措施,以便在委員會成立後,可盡快協助有需要人士。

羅致光:未討論具體人選

 被問及未來扶貧委員會的組成以至具體成員,羅致光說,他們仍未討論有關的具體人選,相信有關問題最快可於9月底討論。

 鄭家純在會後表示,會上,大家都認為扶貧工作需要有持續性,並討論到如何優化現行的各項政策,達到扶貧目的。自己又提出,扶貧委員會應邀請其他對扶貧工作有幫助的企業加入委員會,希望能夠透過商界的參與並利用企業具有資源及人力的優勢,發揚扶貧精神並協助實際的扶貧工作,又坦言他有興趣加入委員會。被問到商界加入委員會能否促成社會「大和解」,他則笑說,自己當然希望香港「大和解」,團結一致,減低怨氣。

 梁振英在其參選政綱中,提出重設扶貧委員會,全面檢視貧窮的形態和成因,研究及系統地處理、減輕不同成因的貧窮問題,具體工作包括:全面深入研究解決各類貧窮問題的策略和措施,包括老年貧窮、在職貧窮、跨代貧窮、新來港貧窮、少數族裔貧窮及區域性貧窮;就處理老年貧窮問題,研究如何引入短、中、長期措施,改善現時的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制度。

研整合各扶助弱勢基金

 重設的扶貧委員會亦會研究通過社會制度建設,紓緩在職貧窮及跨代貧窮問題,特別關注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境況,如評估最低工資實行後對減輕在職貧窮問題的成效,研究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生活補貼,減輕在職貧窮及跨代貧窮問題;研究整合各個扶助弱勢社群的基金,更有效率、有系統、有規劃地協助有需要的家庭及個人,包括長者、婦女、長期病患者、殘疾人士、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等的弱勢群組。

 委員會亦會研究探討完善和統整各項資助或減免計劃,包括房屋、醫療、教育、交通津貼等的申請條件和程序;就區域性貧窮問題,研究區域就業需要,配合地理形勢,在偏遠地區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除現金援助外,解決貧窮人士的住屋和就業問題。

 梁振英在當選特首後,於今年6月19日宣布成立扶貧委員會籌備小組,並在7月1日開始正式工作。扶貧委員會籌備小組由梁振英出任主席,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擔任副主席,成員包括羅致光、方敏生、何喜華、鄭家純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小組負責就新一屆政府重設的扶貧委員會的職能和人選,向行政長官提意見,令扶貧委員會職能,能夠切合社會扶貧的需要,讓委員會能切實做好扶貧的工作。

相關新聞
特首5招惠民 長者津貼倍增 (圖)
年抽5000白表 免地價買二手居屋 (圖)
各界撐梁履承諾顧民生 (圖)
市民促徹查反對派僭建 屋署保證執法一視同仁 (圖)
前海招商與37企業簽資2200億 (圖)
彭清華闡析保持香港繁榮穩定 (圖)
衰退風險變事實 市場探伯南克QE3口風 (圖)
日相8月擬「拜鬼」 專家:勢重創中日關係 (圖)
明治日軍地圖首曝光 釣島不屬扶桑添鐵證 (圖)
粵2353億大項目向民資招標 (圖)
解放軍下月演練兩棲登陸對抗 (圖)
佛山母親捐出逝兒全部器官 (圖)
台學者力挺教科書「撥亂反正」 (圖)
朝軍總長「因病」免職 韓分析:或涉政治 (圖)
「原味」港產片 粵港同步上映 (圖)
扶貧委會擬與「關愛」整合 (圖)
特首回應僭建:有疏忽不涉誠信
分拆少 價照加 教科書商挨批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