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張曉風 亦秀亦豪的健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8-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台灣著名作家張曉風,從二十五歲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到七十一歲的今天,依然活躍於文壇。她的散文曾經感動無數讀者,她的文字溫暖了同代人的心。這位在余光中先生眼中「亦秀亦豪的健筆」,原來也很有個性,以文人之姿踏入政壇,年初正式當選為台灣立法委員。

 以往名字經常出現在文學雜誌上的張曉風,現在反而成為社會、政治版的座上客。其實,從張曉風多年來創作的散文裡,不難發現她從來都沒有與社會、時事脫節,如今她只不過身體力行,貫徹中國文人入世的傳統。

 如此大氣的女子,你不得不佩服。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攝:黃偉邦

 張曉風是一個很多元的創作者,寫作類型旁及小說、詩、戲劇、雜文、童話等。早年熱衷於寫劇本,近年則專注於散文創作,外界稱她為當代少有的散文大家,但她自己卻開玩笑說:「寫散文比較省力,戲劇寫完才是一切工作的開始,散文寫完就真的完成了。」雖然如此,她還是不斷去嘗試各種做事的方式。

 「我現在沒有力氣寫劇本,也沒有力氣寫散文,可是卻做了一個更加忙碌的工作。」

 有人說,張曉風猶如一股清流,為污濁不堪的政壇帶來清新感;也有讀者覺得她專注寫作就好,何必要蹚這混水?張曉風說自己是一個賴皮的人,如果有人替她做,她絕對不會去做,但回頭一想,為了實踐自己的理念,她覺得有必要去做。

沒有規劃的人生

 文人在大眾眼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光環,是高不可攀、不沾俗事的。而張曉風卻在晚年做了一個出乎大家意料的決定,其實對她來說,這也是一個重大的抉擇。她在接到立委邀請的時候也考慮了很多,有身體是否可以負荷的考慮,有學術和工作上的考量,也有私人的憂慮。「我媽媽年紀很大了,已經九十六歲,她的身體不太好,我能陪就應該多陪她一下。」當她還為這件事情苦惱不已的時候,母親突然離開了,她心裡有一個感覺—這可能是母親為她做的最後一件事。「媽媽半失智很久了,但她走得很俐落乾脆,上天讓她走得那麼平安,我也就去做我應該做的事。」母親離開以後,張曉風覺得自己對誰都沒有絕對的責任了,而且她也很巧妙地讓家人知道沒有人有資格阻止她做任何事。

 成為立委之後真的很忙很忙,而且現在張曉風的年紀大了,會覺得吃力,以前早上起來可以一直工作到很晚都不需要休息,現在會覺得特別容易累。「說真的,我們做立委,不做任何事也不會有人來罵我們,可是你如果要做事,你必須充實自己。」以前在書中所說的環保、土地可能都是泛泛之談,但現在身份變了,她不可能用一個作家的視角去處理政事;以前她只需要專注教育、寫作,現在每天發生的大小事都與她相關。虱目魚外銷內地成果不佳,她必須想辦法解決;宜蘭深夜有原住民偷砍大樹,她要去處理;老闆利用毒品控制員工,她要去關注;甚至連台灣女性的婚嫁狀況,她也要去了解。她就像一個陀螺,一直轉一直轉。本來是因為自己對環保、濕地保育特別上心,才走到社會前線,但現在的她分身不暇,不只要提出自己的概念,更要去處理一些對她來說很陌生的事,難怪她會說「最好有人替我去做」。

 張曉風一直強調自己不是一個有規劃的人,她不是有計劃地去成名,也不是有計劃地去做立委,一切都是別人的邀請。任教的學校有一個課程叫「人生規劃」,張曉風忍不住說:「人生是可以規劃的嗎?」她一輩子都沒有規劃過甚麼事,包括婚姻、事業,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但她知道要用甚麼態度去面對人生。「我只有我的態度,沒有我的規劃。」

珍惜是為了拚下去

 正因為不可以規劃,所以事情來了,就盡力去做。她上任後談論過「剩女」、「到新疆種樹防沙塵暴」等頗具爭議的話題,被各方人士罵得狗血淋頭,甚至連讀者都說,她已經不是他們所認識的張曉風。但張曉風並沒有因此動搖自己的決心,也不是很在乎別人怎麼說。「我是不是他們所認識的張曉風並不是很重要,一個人本來就可以做一些在自己判斷裡認為應該去做的事。」她舉了一個例子:蘇東坡曾經在廣東,把山裡的水引到城市裡,那本來是水利工程師的工作,但古時候的文人就是這樣,一定想要去為社會做些甚麼。

 早前,她在深圳碰到一個好朋友,朋友勸她要好好珍惜身體,說她何必如此操勞呢!「我就這樣拚下去了,珍惜for what?有好的身體我就是要做這些事,所以你不要覺得我好像付出了很多,我就是想做這些事啊!」她還開玩笑說:「對啊對啊!你珍惜了老半天,把自己養成一個老帥哥,要幹甚麼?」朋友雖然笑說去把妹,但似乎也開始了解張曉風的堅持,有些事沒有對與錯,值不值得也不是外人可以判斷的。「如果做這件事會減少我五年或十年生命,so what?」為了一件事而拋下其他東西,好像失去很多,但生命有時候就是這樣,我們必須要選擇,選了甲,就不能做乙做丙。在張曉風眼中,事情有急有緩,有些事情比較急,比如說環境、土地。「這些被破壞以後,就never return。」

 很多事情一旦過去了,就never return。活到這個年紀,她看過太多,也已經做過太多。對於別人的讚美,她不客氣地收下,並坦率地說:「我知道自己在某一方面是有才華的,但這個才華不是只有我張曉風才有,十年後可能又有一個很厲害的作者,但土地被糟蹋了,就真的沒有了。」

憂鬱是人生的本質

 她畢竟還是一個作家,要她每天為了政事勞神,讀者看了覺得心疼。學校一位新聞系的老師甚至對她的學生說:「怎麼搞的,怎麼叫一個老太太跑出去為了這些事吵架?」確實,她也很懷念寫作的日子。她說很多事都是別人找上她,惟有寫作,是她自己選擇的。

 走到另一個領域,與寫作的距離拉遠了,但她愈發懷念寫作的時刻。前不久,她為即將推出內地版的書寫了一個一千字的序,不變的溫柔絮語,不變的觀微知著,她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張曉風。

 序說,台北有一棵很特別的樹,叫魚木。樹有四層樓那麼高,每逢四月開滿白花,很多人都去看那棵樹,張曉風也去了。那天下著細雨,她在雨中看著那棵開滿白花的樹。這時有個女孩走過來。「我家到了,這傘給你。」張曉風婉拒了,但她堅持把傘交到張曉風手上。剎那間,她彷彿感覺到她與女孩之間有一個共同的情感—對這棵樹的情感。春天來看它一下,因為她們共同喜愛著這棵樹。

 「我們都是樹下互相聯繫的人,我覺得這也是一個symbolic,為甚麼內地的讀者會想看我的文字,因為他們也跟我一樣,覺得中華文化裡頭的花是那麼的美。」張曉風由衷地說。

 一如以往的溫柔感性文字,一如以往正面積極的話語,很難想像她也是一個強勢的立委,一個埋首政事的硬朗女子。

 童年時從內地顛沛流離到台灣,成長時開始接觸文學,此後幾十年遊走於文壇;早幾年患了癌症,去年母親去世,今年成為立委……張曉風嘗過人生所有的甜酸苦辣,至今依然熱愛生活。「只教書不寫作,我覺得很沒趣;只寫古典文學不寫現代文學,我覺得很沒意思;只是說理論不去執行,我也覺得不夠。」所以她會走進政壇也不是一件叫人驚訝的事。

 沒有所謂的享受不享受,也沒有甚麼快樂不快樂,過程甜美有價值便已經足夠。「人生本來就是很憂鬱的,快樂才是一件怪事,生命裡頭本來就有很多愁苦,偶然有快樂就已經足夠了。」她這樣說。

相關新聞
張曉風 亦秀亦豪的健筆 (2012-08-04) (圖)
名.飲食:購鹿茸 鹿角勝茸片 (2012-08-04) (圖)
「私家偵探」紀蔚然:「我到底壞在哪裡?」 (2012-08-04) (圖)
推理創作:個人病史與通俗文化 (2012-08-04) (圖)
追尋真善美 歐陽應霽的行走與品嘗 (2012-07-28) (圖)
名.飲食:冬菇輕身蒂軟為佳品 (2012-07-28) (圖)
饒宗頤 西泠留墨 弘揚國學 (2012-07-28) (圖)
饒公與本報素有淵源 (2012-07-28) (圖)
與媒體朋友見面 (2012-07-28) (圖)
互贈禮物 (2012-07-28) (圖)
播芳六合 (2012-07-28) (圖)
播芳 (2012-07-28) (圖)
六合 (2012-07-28) (圖)
相談甚歡 (2012-07-28) (圖)
楊春棠與博物館談情半生 (2012-07-21) (圖)
名.飲食:冬菇 中日品種較量 (2012-07-21) (圖)
呂思清 音樂路上四十載 (2012-07-21) (圖)
呂思清簡介 (2012-07-21) (圖)
張翠容 遊走世界邊緣 (2012-07-14) (圖)
名.飲食:不怕燕窩「做手腳」 (2012-07-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