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春 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
由本學年起,政府容許學校按校本情況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這本是正常的全人教育學科,卻因一些反對人士不了解情由,不熟悉教材,被錯誤標籤為「洗腦科」。 這幾日,反對國民教育行動愈演愈烈。少數別有目的的人士,不僅置正面意見及理性討論於不顧,而且執意將問題徹底政治化 ,極盡「內耗」之能事,越鬧越大,越反越「離譜」,事件引起社會各界莫大的關注。本人呼籲大家都應珍惜香港社會的主流價值,堅持理性、持平、溫和,大家有商有量,而非將國民教育標籤化並肆意鞭撻,應還學校學術自主的空間,相信終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推行國民教育是國際慣例
有識人士皆知,國民教育全世界都在做。香港僑界社團聯會的團體成員有來自東南亞各國的歸僑社團,有來自歐洲的華人團體,也有來自北美和大洋洲的僑民組織。他們都知道,西方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等,以及周邊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全都普遍推行國民教育。不論歷史悠久還是短暫,政治制度和國體如何,幾乎每一個現代國家的國民教育,都把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培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美國就是一個非常重視國民教育的國家,美國許多中小學校每天都有升國旗、奏國歌儀式。法國的國民教育偏重法蘭西民族優秀傳統,突出法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光輝功業,培養作為法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新加坡教育部明確提出,致力培養自信的、自主的、積極的和有愛心的公民,特別強調注重「愛國」、「自信」等價值品質的培養,並對小學、中學、大專的學生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新加坡迅速崛起於東南亞,成為新興的現代化發達國家,國民教育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
華人華僑具有愛國的傳統
國民教育說到底就是愛國教育的範疇。華僑遠離自己的祖國,他們在海外最能體會到:祖國強大,海外華僑才有地位。身處海外的華僑從來都不會忘記對自己的後代進行華文華語教育,培養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感情。他們與祖國血脈相連,身處海外,心繫家國,不忘大力弘揚愛國教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國家。同樣,香港的國民教育,是不能與愛國教育及確定國民身份認同相脫離的。香港開設國民教育,其核心是對學生進行國情及公民身份教育,認識國家的山川地貌、天然資源、古蹟文物,歷史淵源,提升對國家的歸屬感,思考國家和香港的關係及未來發展,樹立理性、真誠、仁愛、孝道、欣賞、團結、愛國心等價值理念。推行國民教育,能夠使香港的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國情,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從中獲得自身的發展。青少年是香港未來主人翁,宜盡早認知和接受國民教育。通過國民教育讓青少年學生加深對國家國情的了解,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增強對國家的身份認同,以便更好地配合香港社會及國家的發展,這是很正常的,應該由全社會大力去做的事。
不應將爭議政治化
當然,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可自由表達不同意見,反映多元訴求。我相信大多數家長是支持國民教育的,即使持不同意見的家長中,大多數也並不是反對國民教育本身,而是對國民教育的推行模式、教學內容與價值觀及師資等問題存有爭議。而這些爭議是完全可以心平氣和通過理性討論來凝聚共識的,完全沒必要令爭議演化為水火不相容的激烈政治議題和事件。「香港是我家」,是700萬香港人的共同家園。已經回歸祖國15年的香港,與內地交流愈來愈密切,港人越發認識到香港發展與國家發展密不可分,這些都是香港推行國民教育重要的基礎,也符合香港「一國兩制」下的社會現實。香港回歸15年,醞釀國民教育用了10年,諮詢跨越了2年,之後還有3年的開展期,我相信在廣納意見的基礎上,循序漸進推行國民教育,正當其時。我期盼港人珍惜香港社會的主流價值,堅持理性,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把香港建設成為我們和我們下一代引以為傲的美好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