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恩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日前表示,家長組不加入政府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是因為委員會的功用是要開展國民教育科,但家長組看不到開設有關科目的原因。家長組要求政府撤回課程指引,如果加入委員會,便與家長組的要求背道而馳,將課程開展變成既定事實。
陳惜姿理屈詞窮,她彷彿在問「為什麼需要吃飯一樣荒謬」,她「拒絕吃飯」,但又說不出「拒絕吃飯」的原因,別人讓她參與飯菜意見,她卻耍手擰頭。她在告訴我們,什麼是無理取鬧。若我們套用她的說話,「我們看不到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再反對國民教育及策動罷課的理由」:
1)一個國家的人民了解自己的國家是一種義務和責任,香港雖經歷港英管治一百五十年,但始終沒有與祖國分離,惟港英管治時期讓我們長期疏遠祖國,實有必要急起直追。
2)國民教育在很多西方民主國家亦有推行,亦是有其必要性的,作家瑪雅在《美國的邏輯》中說:愛國主義在美國近乎於宗教。一位在美執教多年的政治學教授說:美國人的愛國主義根本就不是自發的,絕對是灌輸的。他們是重儀式、多儀式的國家,最經典的是學生的效忠宣誓,中小學生每天都向國旗致敬,並宣讀《效忠誓詞》。上至總統,下至平民,美國人都是背誦《效忠誓詞》長大的。早前(7月25日),美國政府宣佈,從下一屆奧運會開始,美國運動員在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所穿的衣服,必須在美國製造。為什麼有這樣的規定,因為這是國家身份的象徵,代表美國人的榮耀!這一些鐵一般的事實,正可曲線解答了陳惜姿「家長組看不到開設有關科目的原因」這個問題。
3)教育局在去年已就國民教育進行了4個月的諮詢,並廣泛聽取了一千多個教育團體的意見,教育局也根據有關意見作出了修訂,並反映在指引中。根據「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其中附錄四中有關爭議性議題的學與教中提及,面對較尖銳的價值衝突議題時,教師不應迴避、否認或拒絕討論任何議題,並協助學生以獨立及明辨是非的態度考量各方的理據,作出情理兼備的判斷,而絕非反對派說的什麼「洗腦工程」。現在政府還進一步優化國民教育科,邀請反對者加入委員會,正正反映政府虛心聆聽各方意見;
4)教育局設有三年的開展期,給予學校很大程度的彈性,學校不一定在9月開始推行,「強推」之說並不成立。如果有老師或家長提出罷課,完全沒有理據,最後的損失只是學生和家長;
5)教材由老師決定,擁有自主權,如果還說成洗腦,是對學校和老師的不信任,說到底就是質疑老師的能力。如果老師真的信心不足,也不必急於推廣,可參考一些先行開辦課程的學校的經驗,準備充分後再開課;
6)為了讓外界對國民教育安心,特首梁振英承諾將國民教育的國情部分放上網,讓持份者以外的人士亦可以作出監察。
事實告訴我們,政府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是公平、公開、公正的,若陳惜姿還是蠻不講理,不「惜」犧牲學生、家長利益,擺出為反而反的「姿」態,似乎反映著,她們所關注的,並非學生前途,而是其他不可告人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