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博士 互聯網專業協會前任會長
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將於9月9日舉行,這次選舉引入了所謂「超級區議員」的議席,可說是未來立法會全面直選的試金石,其政治意義令全港矚目。但對身為資訊科技(IT)功能界別選民的筆者來說,我們界別的選舉對香港社會同樣非常重要。
隨著數碼化生活普及,過去幾年來,IT在社會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政府如推出與此相關的政策,坊間往往有熱烈回響。例如《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版權(修訂》條例》等,都因為對市民的數碼生活模式有深遠影響,令各方人士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在這方面,IT界的議員應該依靠自己的知識提出專業意見,讓政府和公眾權衡利害,以落實最可行的方案。
當選人須有可靠眼光和豐富實踐經驗
另一方面,我認為IT界議員還要為整個香港的未來出謀獻策。香港正處於發展知識型經濟的關鍵時刻,IT是知識型經濟的核心推動力量,但以往政府對IT的政策卻是相當不足。IT界的立法會議員,應引導和督促政府積極運用IT和發展IT產業,推動政府在其中適當扮演其角色,令香港能夠在新的世界經濟體系中繼續領先。這是一項超越了個別業界利益、攸關全港市民福祉的重大責任,正因如此,當選人還必須有可靠的眼光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夠勝任這個角色。
舉例來說,筆者在八月時出席了在曼谷舉行的由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舉辦的亞洲電子健康資訊網絡工作坊(Asia e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 Workshop),看到世界各地都在積極發展電子健康行業。這種結合了IT和醫護的新興行業,除了可以提高一個地方的醫療服務水平外,還有機會為當地創造就業和賺取外匯。
記得早前政府為兩幅供興建私家醫院的地皮招標,結果多家原來有意入標的機構都因為招標條件苛刻而打退堂鼓,最後只得三家機構入標,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更表示不排除流標的可能性。某程度上,這可算是政府施政時未有充分了解個別行業期望和需要的典型例子。所以就電子健康來說,筆者就期望IT界的議員能判斷香港發展電子健康的可行性,繼而在電子健康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策略方面,向香港政府提出建議,包括如何培養人才、建設配套設施等等,並督促政府盡快落實各項措施。
另外,最近國務院在《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覆》中指出,將支持前海合作區實行比經濟特區更開放的先行先試政策,打造包括「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的先導區」、加強深港電訊業合作、建設國際通訊專用通道等等。
根據當地的簡介,與香港毗鄰的前海將構建「三區兩帶」的城市規劃格局,重點發展金融、總部經濟、高科技、資訊服務、現代物流等高附加值產業,整個前海中心初步劃定22個開發單元,規劃就業人口約80萬人,居住人口約30萬人。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可說是為香港包括IT、金融、物流在內的服務業度身訂做。區內運用「充分授權、封閉運作」的方式營運,從營運管理到商業仲裁,都可在當地直接進行,並引入更開放的金融體制和機制。對本港IT業而言,這將是一個更接近香港的營運自由度的「信息自由港」。
選出能團結業界和高瞻遠矚議員
但是,從國務院的批覆來看,IT只佔了很小的篇幅,內容也多與大型營運商如電訊商有關。部分原因是港府不清楚香港IT企業的情況,所以未有向內地提出切實的要求。近年來,筆者和許多IT業界中人,都試圖推動前海的發展能更配合香港的實際情況,包括提供適合中小企營運的環境等,希望令許多在內地苦苦打拼的香港IT公司,藉著這個新的機會而受惠。所以,在這個例子中,IT業界是需要領袖將香港企業所面對的困難和實際需要反映給政府,讓港府與內地當局洽商,打造出一個更佳的前海合作區平台。筆者期望,IT界立法會議員在這類場合中能當仁不讓,扮演好反映業界意見的角色。
綜合而言,過去多年來,我們看到香港經濟基礎越見收窄,貧富懸殊情況嚴重;這種情況窒礙了年輕人以至社會低層人士向上流動的通道,也不利本港經濟和社會的穩定。而IT業作為香港社會的一個縮影,香港的IT人,不論是創業的老板還是受僱者,過的日子都很困難。
在此,筆者希望9月9日的立法會選舉,會選出一位能團結業界和高瞻遠矚的IT界別立法會議員,令香港的知識型經濟以至社會民生有更好的未來。
IT界別候選人有譚偉豪、莫乃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