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上世紀三十年代茅盾創作的長篇小說《子夜》,是一部不朽的藝術傑作。看現代中國小說,而未看過《子夜》的,應該說是一個極大的遺憾。正像讀中國古典小說,卻沒有看過《紅樓夢》一樣。
日前在報上看到談及茅盾《子夜》的手稿一事,頗有傳奇性,值得一記。
茅盾在一九三二年初完成《子夜》一稿,送去商務印書館主辦的《小說月報》刊登。不料正值日寇侵華,發動「一.二八」事變,上海商務印書館被炸毀,《小說月報》停刊。茅盾送去的《子夜》手稿,自然化為灰燼。
後來才發現,燒毀的《子夜》手稿,原來是茅盾夫人的手抄本,原稿仍在。因而一九三三年《子夜》仍能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現存的《子夜》四百四十頁的手稿,已由茅盾後人捐獻給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永久保存。
現在全國各地的文學館都保存有若干著名作家的手稿。我曾參觀北京的現代文學館,親見若干作家的手稿,包括魯迅的在內。
手稿自然不能私相饋贈,但魯迅的兒子周海嬰,曾將魯迅生前的印章拓印一份贈我。後來在我所主持的學校興建新校舍義賣的時候,我把這份印章拓印本捐出,不知是哪位善長仁翁購去。
我平生寫稿五六十年,都是手書。積存的手稿大概有幾百萬字,有的也隨寫隨丟。多年前本港中央圖書館徵集手稿,曾向我徵集,因而曾選去一些。
現在印刷電腦化,報刊雜誌要求作者的稿件採用電腦打字,但我因年紀老邁,運作電腦頗為笨拙,因此仍是手書。就是我能純熟採用電腦打字,也深感腦子思潮與手書已聯在一起,不可分割。靈感都由手書而來,一旦寫作機械化,靈感不免要打折扣,恐怕此生,仍以手書終老矣。
留下大量手書遺產,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因為此類寫作人的遺筆,越來越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