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不久前,「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舉行,規模創歷年之最。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和國台辦主任王毅均出席了開幕式,體現了中央的關注和重視。在當前兩岸經貿合作日益緊密的形勢下,紫金山峰會成為聯繫兩岸經濟界和企業家的大型平台與機制。據悉,國家將進一步推進兩岸產業的深度合作,尤其是提升兩岸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和抵禦外部風險的實力,繼續促進ECFA後續協議協商。筆者認為,兩岸產業的深度合作,可以為兩岸經濟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對促進兩岸經濟平穩發展、造福兩岸民眾具有重要意義。
共同提升國際競爭力
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不容樂觀,全球未來經濟趨勢充滿了不確定因素。現在的兩岸經貿交流環境已為兩岸產業深度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ECFA逐步消除兩岸關稅壁壘,降低了兩岸產品的成本,有助於提升國際競爭力。隨著後續貨品貿易協商的展開,將來兩岸會有更多的產品享受關稅優惠。
應該看到,內地產業正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努力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三者之間的關係;台灣產業也在積極推進轉型升級,力求實現由代工模式向品牌戰略的轉變。顯而易見,兩岸產業的深度合作是各自主觀需求使然,都在努力實現由代工模式走向創立世界品牌。雖然兩岸產業也是競爭對手,但倘若能進行優勢互補,把產業做大做強,就有可能躋身國際名牌行列。展望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各個國家和地區紛紛把創新科技和新興產業作為發展重點,積極搶佔世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爭取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建立優勢、把握主動。在此背景下,兩岸產業更應攜手把握機遇、應對挑戰,進一步推進兩岸產業的深度合作。
深度合作的著力點
值得欣慰的是,在ECFA框架下,兩岸產業合作的深度發展已開始由目標藍圖轉變為現實圖景。目前,兩岸產業分工現在還處於以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垂直分工為主的淺層次。有的產業主要從事終端產品的加工組裝和低檔次零部件製造,技術含量小且附加值低。因而,推進兩岸產業深度合作的目標之一應是通過機制創新促進兩岸產業資源優化配置,使兩岸產業合作逐步由加工製造為主的低端上升到研發設計、市場行銷、品牌共建和行業標準定制等高階層次,促進兩岸產業深度合作上升到以產業內水準分工為主的高層次,建立高水準的產業分工合作體系。
毋庸諱言,ECFA的簽署是兩岸經貿合作機制邁出的重要一步。今後,兩岸還將進一步根據ECFA的規定,加速服務貿易、貨物貿易、爭端解決等後續協定的商談進程,不斷豐富和充實兩岸制度化安排的內涵。在新形勢下的兩岸產業投資合作不應只在內地地區,兩岸產業應合力循序推動陸資入島,支持台灣島內產業發展,為島內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借此也有助於兩岸營商環境的溝通交流進而達成對接融合,有利於疏通兩岸產業合作的制度通道。藉此方寸,期望台灣有關方面開放的步伐更快一些,力度更大一些,積極鼓勵和支援大陸產業赴台投資;三是著眼長遠,加快推進兩岸產業的深度合作,尤其是新興產業合作,共同提升兩岸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當然,為了推進兩岸產業深度合作,還應著力建立政策引導促進機制和重點專案培育機制,同時建立區域、城市、產業協會和園區對接促進機制的構建,促進兩岸產業資訊溝通,以創造深度合作機會。
香港可提供便利措施
目前,兩岸三地產業正積極朝向高增值和現代服務業的方向轉型發展。香港應推動兩岸產業在拓展高增值和現代服務產業相互投資過程中充分利用香港的專業服務配套,包括提供稅務優惠和相關的便利措施,更可探討放寬現時CEPA對「香港公司」或「香港服務提供者」的定義,讓一些具規模的兩岸產業可在較短時間內符合相關資格,以吸引兩岸更多產業到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在支持香港發展總部經濟之餘,亦為促進大中華地區發展高增值和現代服務業作出貢獻。
在兩岸都積極推進產業向東亞以至其他新興市場「走出去」,香港在這方面應可發揮在專業服務配套的優勢,通過與海外市場的緊密聯繫和投資經驗,為兩岸產業「走出去」提供重要協助。兩岸三地政府還可共同探討為產業「走出去」提供廣泛的融資管道,包括借助香港多元化的融資平台,對兩岸產業在不同地區市場,以及具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環保、新能源等行業進行策略性投資給予全面的金融服務與支援。香港業界人士確應把握兩岸關係持續改善的機遇,推進兩岸三地產業的深度合作,在大中華經濟圈的長遠發展中,共拓無限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