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智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內地及香港應防熱錢續流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30]     我要評論

時富金融策略師 黎智凱

 花旗的每周資本流向跟蹤報告顯示,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推出之後,全球資本開始從發達國家大舉流向新興市場。截至八月為止,流入香港的資金規模已達1.5萬億元。10月下旬,中國香港金管局、韓國 、泰國等亞洲資本市場相關機構已開始採取措施,防止熱錢的大舉湧入進一步推升資產泡沫。

 為應對熱錢對香港房地產市場帶來的衝擊,香港政府26日宣佈,對外地人士、所有本地和外地註冊的公司購買香港住宅,提高額外印花稅的稅階。筆者認為,香港作為開放性的城市,出現熱錢進入的情況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熱錢的目的在於用盡量少的時間以錢生錢,是只為追求高回報而在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熱錢的形成,是由於金融市場的全球化和國際性投資基金快速擴張等原因。很多資金充裕的國家的基金除了做中長線投資外,還保留部分流動資金尋找短期投資的機會,以尋求高回報率。

市場對人民幣需求巨大

 熱錢有時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影響。近來港股備受追捧,直至上周五港股才結束「十連陽」。與此同時,上周五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開盤即封漲停。筆者覺得,人民幣匯率近期的表現和熱錢進入是有直接關係的,人民幣匯率上升持續了一周左右的時間,而且多次突破1%的波動,說明市場對人民幣需求巨大。

 熱錢的大量進入,不僅影響貨幣政策正常操作,擾亂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加劇內地通貨膨脹的壓力;而且還人為加大了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壓力。筆者認為,在美國大選之前這個敏感的時期,在歐美放水後中央政府在貨幣政策方面繼續維持謹慎,外資炒作人民幣渠道有限,必然借助本港市場,而且炒作貨幣並非一兩個星期,因此熱錢會持續一段時間。

內地宏觀經濟風險加大

 現時中國經濟正進行軟著陸,近期通脹以及房價有跡象受到有效控制,熱錢持續流入會大舉推高資產價格,之後迅速流走,從而大大加大內地宏觀經濟風險。筆者認為歐美央行無限地加大量寬,資金無可避免地尋找較高增長地區進行套利。

 熱錢在賭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同時,也不排除乘機在房地產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以及其他市場不斷尋找套利機會。筆者認為,中國應該採取措施圍堵和監控這些熱錢的流入,不能讓這些熱錢抄底中國的股市和樓市,影響到中國的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
百家觀點:美經濟雖有增長 須防財政懸崖 (2012-10-30) (圖)
宜留意貨幣市場基金風險 (2012-10-30) (圖)
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覓商機 (2012-10-30)
內地及香港應防熱錢續流入 (2012-10-30)
業績期的權證買賣部署 (2012-10-30)
百家觀點:啟德體育城能否有多贏方案? (2012-10-26) (圖)
美企業績遜預期 經濟前景現分歧 (2012-10-26)
維穩行情後 短期下行風險仍存 (2012-10-26)
熱點透視:低息環境給港聯匯機制造成壓力 (2012-10-26)
內地糧產再創新高 通脹或溫和上升 (2012-10-26) (圖)
標準工時不能增加作息時間 (2012-10-26)
百家觀點:危機雖未明顯改善 資金重投歐元區 (2012-10-23) (圖)
歐盟強迫南歐緊縮戰略成疑 (2012-10-23) (圖)
基金視點:內地經濟企穩 周期性行業抬頭 (2012-10-23) (圖)
限制房企利潤10%恐難操作 (2012-10-23)
如何將澳門發展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2012-10-23)
百家觀點:3季度GDP反映:中國經濟低位企穩 (2012-10-19) (圖)
內地經濟趨穩 無硬著陸之虞 (2012-10-19)
內外需改善 降息降準機會減 (2012-10-19)
本港鬧地荒 拓地刻不容緩 (2012-10-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智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