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富金融策略師 黎智凱
花旗的每周資本流向跟蹤報告顯示,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推出之後,全球資本開始從發達國家大舉流向新興市場。截至八月為止,流入香港的資金規模已達1.5萬億元。10月下旬,中國香港金管局、韓國 、泰國等亞洲資本市場相關機構已開始採取措施,防止熱錢的大舉湧入進一步推升資產泡沫。
為應對熱錢對香港房地產市場帶來的衝擊,香港政府26日宣佈,對外地人士、所有本地和外地註冊的公司購買香港住宅,提高額外印花稅的稅階。筆者認為,香港作為開放性的城市,出現熱錢進入的情況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熱錢的目的在於用盡量少的時間以錢生錢,是只為追求高回報而在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熱錢的形成,是由於金融市場的全球化和國際性投資基金快速擴張等原因。很多資金充裕的國家的基金除了做中長線投資外,還保留部分流動資金尋找短期投資的機會,以尋求高回報率。
市場對人民幣需求巨大
熱錢有時會對當地市場的匯率、利率產生很大影響。近來港股備受追捧,直至上周五港股才結束「十連陽」。與此同時,上周五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開盤即封漲停。筆者覺得,人民幣匯率近期的表現和熱錢進入是有直接關係的,人民幣匯率上升持續了一周左右的時間,而且多次突破1%的波動,說明市場對人民幣需求巨大。
熱錢的大量進入,不僅影響貨幣政策正常操作,擾亂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加劇內地通貨膨脹的壓力;而且還人為加大了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壓力。筆者認為,在美國大選之前這個敏感的時期,在歐美放水後中央政府在貨幣政策方面繼續維持謹慎,外資炒作人民幣渠道有限,必然借助本港市場,而且炒作貨幣並非一兩個星期,因此熱錢會持續一段時間。
內地宏觀經濟風險加大
現時中國經濟正進行軟著陸,近期通脹以及房價有跡象受到有效控制,熱錢持續流入會大舉推高資產價格,之後迅速流走,從而大大加大內地宏觀經濟風險。筆者認為歐美央行無限地加大量寬,資金無可避免地尋找較高增長地區進行套利。
熱錢在賭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同時,也不排除乘機在房地產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以及其他市場不斷尋找套利機會。筆者認為,中國應該採取措施圍堵和監控這些熱錢的流入,不能讓這些熱錢抄底中國的股市和樓市,影響到中國的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