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繼剛
我的童年、少年時代是沒有多少娛樂的,那時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只有八個樣板戲和一些講階級鬥爭的電影,文革前的一些電影通通被打成封、資、修的東西,我們便在一種文化沙漠裡長大。
上個世紀的1978年以後,改革、開放搞起來,電影也多起來,看露天電影的機會也多起來了。
露天電影,現在的兒童、少年是很少見到了。拉一面白色的電影幕布,或者是在一堵白色的牆上,用放影機往電影幕布或者白色的牆上放就行了。露天電影一般是在學校操場、農村的曬穀場上,或者是在一大片空地上放。放電影的費用則基本由單位承擔,觀看者不需要買票,可以隨意進場觀看。聽到有放電影的消息,人們往往會成群結隊趕赴幾公里,甚至十多公里以外去觀看,有時甚至在風雨、風雪中觀看,只要把電影放映機保護好,遮住風雨,能放映像就行了,而風霜雪雨中的人們照樣看得津津有味。
記得那時給我印象較深的是二部南斯拉夫的電影《橋》和《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那異國的風情,二次世界大戰在南斯拉夫上演的驚險戰爭,人物性格迥異於「文革」假、大、空,高、大、全的形象,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別樣的世界。我們欣喜,我們又有些恍然,原來外面的世界是這樣寬廣,這樣色彩斑斕。而我們十幾年在一個圍牆很高的牆裡面生活了很長很長,坐井觀天了許久許久,卻囈語自己牆裡面是「風景這邊獨好」,還要去「解放全人類」。還有,過去我們總說南斯拉夫是「修正主義」國家,原來「修正主義」國家的電影還這麼好看。我們的心靈似乎在醒悟,又似乎很失落……
我上技工學校的那一年,在一個山溝裡,幾乎沒有甚麼文化活動。有一天晚上,聽說在離我們有十多里路的一個單位,要映一場露天電影,好像是日本的電影,名字叫《追捕》。那時是冬天。我們知道後,早早吃完了晚飯,一群人便急急忙忙地向那裡趕。趕到那裡後,天正漸漸黑下來(因為天黑不下來是不能放露天電影的)。滿天的星星在露天電影場上空閃爍,天越冷,天上的星星越是明亮。電影開始了,確實是日本電影《追捕》(到別處看露天電影,放的電影經常會與先聽到的電影不同)。我們被這電影震撼了。高倉健那冷峻的目光,深沉的表演,男子漢的堅忍與擔當;中野良子那清純的面容,特立獨行的風格,敢愛敢恨的個性,一下子就征服了我們。那是怎樣的一個神奇世界,神奇的生活與天地呀!他們為我們這「牆」裡的人們突然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讓異國的風情,異國的空氣一下子湧了進來,真讓我們驚慌失措。看到這樣的電影,我們才知道:原來人可以這樣生活;這樣愛戀;這樣抒發愛與恨;這樣不顧一切去追尋真相與真理……
電影《追捕》的情節是那樣扣人心弦,以至於我們忘記了是在露天看電影。寒冷的天氣凍得我們雙腳發硬,發麻,我們邊跺腳,邊哈氣,眼睛卻一刻也不離開銀幕。
當電影《追捕》「啦呀啦,啦呀啦……」的主題曲再次響起,銀幕上出現「再見」的字幕,我們的心依然迴盪在那優美的旋律,跌宕起伏的情節,精美絕倫的畫面中,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甚至不願離開那裡的露天電影場。「牆」外世界的精彩,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想像,我們不知道那「牆」外的世界到底是甚麼樣的,但銀幕上的世界已經告訴了我們:「牆」外的世界與「牆」裡的世界有著天壤之別。那時,青春年少的我已經感受到我們與外面世界的距離,而我們以前所受的教育,似乎已經固化的思想,鼠目寸光的思維,在瞬間崩塌了。而這正是電影的光與色彩帶給我們的。外面精彩的世界,外面清新的風,正迎面撲來,而且撼動了我們的心,讓我們驚慌失措,而又滿懷嚮往……
多年以後,我依然記得當年在露天電影場看電影《追捕》的情景。那情景彷彿歷歷在目,近在咫尺。可以這麼說,這些電影,加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加速中國融入世界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