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唐代的守選制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陳鐵民教授。

文: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孫詠珊

 近十年來,因為經濟環境的變幻無常,失業人數、勞工福利、就業機會都大受影響。現在,大家都說公務員這個職位已不再是「金飯碗」了。這種現象自古到今都有,即算是在華人引以自豪的唐朝時代,「嚴重就業不足」這個問題對當時的朝廷而言,絕對不是件新鮮事。

 要解釋為何會有此現象出現,首先要從唐代選拔官吏的制度說起。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陳鐵民教授,主要為我們講述守選制形成的歷史背景、原因、發展等。唐代有兩項對士人生活影響最大的制度:科舉制和銓選制。而守選制便是吏部銓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甚麼是守選?根據王勛成先生的《唐代銓選與文學》(以下簡稱為《王書》)描述:「所謂守選,就是在家守候吏部的銓選期限。……在唐代,凡屬吏部、兵部的選人都得守選,對吏部而言,主要是指及第舉子和文職六品以下考滿罷秩的前資官。」所謂選人,是指獲得出身或任職期滿有資格參加吏部和兵部銓選的人。「守」有等待、等候的意思,故守選指的是選人在家等待吏部的銓選授官的期限。唐朝六品以下的文官銓選由吏部負責,六品以下的武官銓選,由兵部負責;而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選拔,則由宰相主管。銓選的內容大致分為四種:即「身」(取其體貌豐偉)、「言」(取其言詞辯正)、「書」(取其楷法遒美)、「判」(取其文理優長),合格者會授以適當的官缺。雖有此等規例,但當時並不嚴格地執行。

 守選制的實質是,六品以下的文官不能連續為官,必須輪流休官,而且往往是任職的時間少,所以才有「嚴重就業不足」的問題產生。當時,除了個別特敕授官者之外,一般入仕者(包括高官子弟)都要從八、九品官做起,所以守選制具有普遍的意義。從及第舉子方面來說,就是舉子登第後不能立即授官,必須等待一定的年限,才允許參加吏部的銓選,以獲得官職;從文職六品以下任職期滿的前資官來說,就是不能連續為官,在完成一個任期後,必須等待一定的年限,才允許再次參加吏部的銓選以獲派新的職務。

 關於守選制產生的原因,《王書》說:「守選的根本原因是選人多而官缺少。」所謂官缺,是指官吏編制中的缺員。唐代的職事官有固定的編制,每個職事官的員數都有明確的記載,吏部的官員根據這一編制來銓選授官,如果他們超編設置官職和任用官吏,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如杖刑、徒刑等。另外,唐代官員實行任期制,凡六品以下的官員四年秩滿,也就是說他們任某職滿四年後就必須離任,在一定的期限後,再到吏部參加銓選,才有可能獲派新的官職。官員任職期滿離任後,原任的官位就空缺了出來,還有官員老病辭世、致仕、遭遇父母之喪(唐朝規定若父或母親去世都不得為官,要守孝三年)、違法亂紀被查辦等,都會使原任的官位空缺出來,吏部每年都要將這些空缺的官位會集到一起,以作為當年銓選授官的依據。

 選人多而官缺少這個矛盾,太宗貞觀(627-649)初年已經出現。《通典》卷一五《選舉三》載:「貞觀時,京師穀貴,始分人於洛州選集,參選者七千人,而得官者六千人。」這條記載說明當時有一千個獲得出身的選人並未授以官職,這一千人只好等待下一年的銓選,這時已出現了一小部分選人要守選的現象。唐高宗以後,每年的選人數量有增無減,那時至少有一萬多個選人。選人數量大增,矛盾開始顯得突出。到開耀元年(681),落選的人數越來越多,有「十放六、七,既疲於來往,又虛費資糧,宜付尚書省集京官九品已上詳議」的情況。矛盾變得尖銳,亦引起許多選人的不滿,所以唐高宗才命令會集長安九品以上的官員商議此問題。後來得出兩大方向:一是增加官員的編制和數量、二是減少每年參加銓選的選人人數。除了增加固定的編制以外,武后、中宗時代,還增設了不少編制定員以外的試官、員外官等。這些都是暫時試用之官,非正式任命的官員,亦不是編制中固有的定員。雖然這些暫時的編制也造成不少財政的負擔和其他問題,但這些官員的設置,的確有助緩解選人多、官缺少這一個矛盾。

 另一個方向是設法減少每年參加銓選的選人的數量。選人守選的情況到了唐高宗以後變得非常普遍。後來為了使吏部的銓選有序地進行,開始形成一些不成文的銓選慣例,如先給那些去職時間長、參選次數多的「選深人」注授官職,而初次參加銓選的人和「選淺人」則要等待一定的年限才能授以官職等。後來由「按慣例守選」發展到守選制的正式成立,這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前者尚未制度化,不僅守選的年限不確定,是否要守選也不確定,而後者則已制度化,有明確的規定。

 唐代每年參加吏部六品以下的文官銓選的選人有四類:一是任職期滿或因故停職的官員(前資官)、二是常舉及第後尚未授官的士人、三是門蔭出身獲得參選資格的人、四是流外出身獲允參選入流的人。第三、四類人的數量大概是第二類人的十倍。下文集中說明第一類的情況,因它的人數最多,若按每年選人有一萬名計算,第一類的人數大概有八千多。所以想要減少每年參加銓選的選人人數,首先要減少參加銓選的前資官的人數,正因如此,文職六品以下文官的守選制,便首先在六品以下前資官的銓選中制定和施行。

 唐代自高宗之後,選人多、官缺少這個矛盾日益嚴重;大批選人長途跋涉、靡費資財來到京師參加銓選卻落選者超過十分之八,難免使選人怨聲載道。對國家而言,每年選人會聚京師,動以萬計,不僅使京師的米物供應有困難,也讓負責銓選的官吏難以招架,銓選工作因而沒法做到絕對的公平、細緻。而文職六品以下的前資官守選制的建立,有效地減少每年參加銓選的選人人數,既緩和了選人多、官缺少的矛盾,又免除了一大批選人往來奔波的辛勞和靡費資財的負擔。 (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唐代的守選制度 (2012-11-11) (圖)
心靈驛站:孤單,不寂寞 (2012-11-11) (圖)
文藝天地•試筆:聽,是心靈詩意的聯想 (2012-11-11) (圖)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月 光 (2012-11-11)
文藝天地•短載:定向的河流(二十三) (2012-11-11)
文藝天地•演藝快訊:評彈《雷雨》首度走進香港高校 (2012-11-11)
歷史與空間:春日遣興遊永祚 (2012-11-07) (圖)
心靈驛站:椿之解凍 (2012-11-07)
古今講台:從企鵝想到宇宙 (2012-11-07)
豆棚閒話:觸摸與偷窺 (2012-11-07)
亦有可聞:賀新郎 (2012-11-07)
畫中有話 (2012-11-07) (圖)
歷史與空間:唐溪拒絕私謝 (2012-11-06) (圖)
遊蹤:賞不夠的趵突泉 (2012-11-06)
詩情畫意:秋興詩二首 (2012-11-06)
豆棚閒話:指 環 (2012-11-06) (圖)
詞話詩說:今晚我靚唔靚 (2012-11-06)
歷史與空間:杜詩在東亞文學中的地位 (2012-11-04) (圖)
生活點滴:鳥緣 (2012-11-04)
文藝天地.短載:定向的河流(二十二) (2012-11-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