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外國校園槍擊或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除了媒體報道,在各搜尋器上亦找到不少有關資料或討論,情況令人惋惜。幸好香港未有出現外國的極端例子,但校園暴力已逐漸成為某些學校的首要處理問題。據「港澳青少年欺凌行為調查」顯示,近90%的中學生曾目睹校園欺凌或暴力,半數受訪者曾於3個月內欺凌他人最少1次。這些都是朋輩關係上的衝突,為何這些衝突無法和平地解決?
了解原因前,必須明白青少年的特徵。他們正經歷一個自我探索和自我認識的階段,許多事情尚在萌芽期,他們對於自己也有不同的疑問或疑慮。不過,大部分人未必想直接找父母傾訴,亦不願意接受專業社工輔導,他們大多傾向在網上找資料或與朋友分享。
未明多元性 易生比較心
在這個階段,他們會特別著重於自己的外貌、身形、學業成績、運動成就或與異性的相處,並透過他人的認同,以肯定自己。或許,年輕人還未真正明白社會的多元性,所以,認為各人的不同是一種比較,渴望藉此強調自己的獨特性。
朋輩關係本來應是一種正面的關係,或者從小已教導朋友間需要互相幫助,但這種思想在中學生活上已逐漸被遺忘了。而每天面對不同的同學,他們不是每一個都是社交高手,所以,朋輩間的衝突是無可避免的。引致這些衝突的原因甚多,如性格、價值觀、溝通方式和自我管理等,他們往往會因見解不同與他人發生爭執,甚至有進一步的行動。這些互不相讓的行為大多出現於自我中心、情緒控制力較低或自控力較弱的青少年身上。學校和家長應盡早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及早找專業人士輔導。
社會變複雜 青年需扶持
在迷茫和尋找自己的時期,心靈特別脆弱,有些家長認為是現今一代經不起考驗,但客觀地看,隨著時代轉變、經濟轉型,社會變得比上一代更複雜。因此,這一代的年輕人的確需要更多扶持和鼓勵,家長也需要了解他們的特性和喜好,以便更好地溝通。
學校還可舉辦有關自我成長和如何解決衝突的講座和工作坊,以及好好利用朋輩調解員這角色,在學校的層面上去幫助同學,而同學亦多一個渠道去抒發,達致雙贏局面。 ■HKDI 及IVE(李惠利)學生發展處(VTC機構成員)
(標題與小題為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