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課時奇缺師生難兼顧 建議精簡已開展科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除了公開考試成績,校本評核(校評)亦是新高中課程下學生在學科表現的另一個指標。不過,由於佔分比重不高,工作量卻極大,在課時緊絀下,師生均直言已無多餘時間和心力應付。學界人士形容,校本評核可謂「費時失事,勞而無功」,因應教育局及考評局正就新學制進行檢討,學界認為將於2016年才落實的11個科目的校本評核部分,應全面煞停,而其他已開展校評的科目則盡量精簡,如只需要向考評局呈分1次,部分選修科的校評長遠也應考慮取消。
跟進校本評核問題多年的教育評議會副主席、風采中學校長曹啟樂,在接受本報訪問時以「費時失事,勞而無功」8字總結整體校評工作。他質疑,校評只佔科目總分約15%至20%,公開試仍是最後成績關鍵,但3年高中間師生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實在得不償失。特別是不少學校同時面對課時不足問題,難以有效兼顧校評。
1師負責60人校評 工作量重
鳳溪第一中學校長黃增祥則指,能力較高的學生或可自行處理校評,但能力稍弱者則肯定需要老師大量支援,「每個老師最少負責兩班約60人的校評工作,工作量極重」。天主教伍華中學校長劉柏齡則稱,許多科目如英文、通識和理科科目等的校評工作量極大,要求師生於不同科目密集和瑣碎地進行校評,對學習未必有效。
專家倡長遠應研減校評科目
首屆文憑試共有中英通識及5個選修科已全面推行校本評核,另4個理科科目部分推行,按當局今年初新修訂的時間表,至2016年,其餘11科校本評核也會開展。屆時,每個學生身兼最少5份校評(4個必修科加1個選科),老師亦要逐一處理,師生苦況實在雪上加霜。曹啟樂指,校評雖有存在價值,但卻非每科都需要,所以11個尚未開展的科目應考慮立即煞停;至於已推行者也需要精簡,長遠並研究進一步減少要作校評的科目。
耗時無益考試 學生怨不值
校評對學生負擔甚重,中六生林志遠便以通識科的獨立專題報告(IES)舉例指,報告要常常修改,並在課後花大量時間向老師討教,但未見對學習和考試有很大幫助,直言「不值得」。另一中六生梁藝耀稱,單是於IES設計問卷及搜集資料,已要花整整3天才能完成,感覺很花時間卻難以掌握。
中六生陸同學修讀的視覺藝術科亦要製作校評報告,她表示,學生交報告需要詳細和高質,但卻非全部計分,質疑工序太繁瑣,徒添壓力,認為可考慮以工作紙方式,讓同學按所需完成報告,避免浪費時間,影響其他科目學習進度。她又不諱言,很多同學都覺得校評佔分少但工作量大,根本無甚心機做,最終都是敷衍了事。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廖亞全認為,當局應以「減輕師生工作量,維持優質水平」為原則,精簡校評內容,也需要藉是次新學制檢討的機會,讓不同科目的委員會重新檢視該科校本評核計劃,例如是否要求過高,對師生負擔是否太大等,甚至停止開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