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為傳統水墨探索當代位置「從西廂記到馬蒂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當代水墨藝術家邱振中

 「從西廂記到馬蒂斯」,這個展覽名字是不是聽上去就很後現代?其實它是當代水墨藝術大師邱振中在過去10年所創作的重要水墨繪畫系列的總結。曾擔任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典禮水墨(中國書畫)顧問的他,著重輪廓及線條勾畫。而這批作品的創作靈感則來自中國木刻本《西廂記》插圖和馬蒂斯的著名畫作。

 「臨摹」是邱振中在創作及演繹這一系列作品的過程中,所採用的傳統技法。他的水墨畫中,既有中國積澱,也有西方氣質。透過「臨摹」,邱振中探索及創造出了融匯東西方傳統文化的作品。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圖片由藝術門提供

 創作的靈感來自邱振中2003年初在巴黎期間的兩個月生活,那時他習慣每晚飯後外出散步,每次都不由自主地走到龐比度中心,駐足數小時欣賞展覽。這種悠閒的心境,令他能細緻地去欣賞畫風以鮮豔、大膽而著稱的馬蒂斯。

 從巴黎回到中國以後,邱振中開始研究中國古典作品,探索將其轉化為當代水墨畫作的可能性——運用水墨轉寫、擦拭、變形、抽象化和觀念化等手段。他說:「我試圖探索水墨繪畫的各種可能性。」因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此次展覽,通過《西廂記》和馬蒂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作品,對中國當代水墨畫與傳統當代藝術的關係,同時作出了探索及展示。邱振中在意的是:「可以從傳統中學習甚麼?又可以怎樣轉化傳統?」

 他必須同時思考「傳統的木刻畫怎樣轉化成當代藝術」以及「西方油畫怎樣轉化成當代水墨」兩個挑戰度極高的問題。轉化不能生硬地搬移,而需要有趣的思維。《西廂記》和馬蒂斯各三組作品,其中《西廂記》的第一組,選材主要源於中國元代雜劇《西廂記》的明代木刻本插圖—將木刻畫線條轉成水墨畫線條,邱振中做起了「減法」。「原來的畫面很滿,但我將它變成當代構圖。」今時今日,人人都在學習傳統,但真正將傳統用在自己的創作中卻需要不斷尋找新的方法。邱振中並不改變木刻插圖的構圖,而是「擦去」了原來畫面中過於飽滿的線條,他認為:「這其實證明了原來的圖形具有可以被當代藝術充分利用、改寫成現代作品的可能性。」

 到了第三組《西廂記》,「減法」做到了極致,連畫中人的頭部也被擦去。所以觀眾看到了一些衣衫仍舊優雅、卻失去了面部表情的人物,這些微微帶點恐怖意味的「無頭」作品,在一些評論家眼中,被認為是創作者刻意阻絕畫中人與觀者感情溝通的一種方式,因為失去了表情,也就失去了那些細膩的探測。

中國水墨在當代藝術中的位置

 馬蒂斯部分的三組作品,第一組是將鋼筆線條轉成水墨線條,情調韻味已和原作全然不同。第二組則是將油畫轉成水墨,原畫中濃烈豐富的色彩被徹底沖淡,所以我們會看到「水墨版」的馬蒂斯中,桌布完全變了效果,但畫中的其他部分則使用了白描方式,「先做好了桌布,但發現水果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做,所以就保留了它原有的輪廓。」因而「臨摹」之後,構圖和原構圖仍有密切關係,按邱振中的話說:「是水墨,但也是人們沒見過的水墨。」

 他進而思索,如果這樣的作品都可以被轉化,那麼也意味著前面的道路上,有無限寬廣的可能性。其實他通過這一系列作品,回答了一個「意義」的問題。馬蒂斯的油畫層次和顏色都複雜至極,但中國水墨的複雜始終只在黑白兩色之間轉化,所以他必須調動全部的想像去讓這兩者碰撞,「中與西、傳統與當代,最後碰撞出的結果讓人振奮。」因為最終呈現出的效果,的確為當代水墨創作解決了一些路向上的迷惑。

 對邱振中來說,「碰撞是最初的構思,但做的過程裡才慢慢知道出來甚麼樣的效果。」預期和不可預期是糅合一處的,因為「水墨」本就不可預知,他要動用自己對馬蒂斯的深厚理解,去找到可能性。和這樣一位偉大西方藝術家的碰撞中,一定既包含創作者本身的想法,也包含了對那個過去時代的深刻敬意。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藝術家們對西方當代藝術興趣濃厚,但紛紛經歷了模仿的階段後,如今則已形成一種共識—既要有現代精神,也要扎根在自己的傳統中。邱振中認為,如今全世界都很重視中國的水墨,「所以我們更要從文化的基礎上去思考,甚麼是中國水墨特色。」

 當下最主流的水墨創作有兩種,一種是用水墨作介質,回答社會問題,另一種則是深深插入水墨本身、水墨的內部,去探索本體的更多可能。邱振中顯然是後一種,他認為水墨本身的問題完全可以上升為一個更宏觀的命題:如果中國水墨可以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那麼它和世界當代藝術之間的關係是甚麼﹖再進一步,如果中國水墨的背後是中國文化的幾千年沉澱,那麼中國文化在當代文化中的位置是甚麼?未來的可能性又在哪裡?或許他的作品,便是對這些問題的極好註腳。

 而藝術門創辦人林明珠也認為,水墨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藝術類別,自古以來便與中國文化及文人習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對於中國文人來說,藝術文化是自我修身的一種實踐,並不沾染一點商業色彩,而藝術本身便是一種文化。中國文人文化可以說是藝術欣賞的絕對核心。

 因而通過邱振中作品中展現出的相異的觀點和視角,我們也可以更多思考在不同藝術背景下,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的東西跨文化交流,可以怎樣實現。

「從西廂記到馬蒂斯——邱振中水墨作品展」

時間:即日起至12月6日 周一至周六,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地點:藝術門(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6樓601-605室)

相關新聞
為傳統水墨探索當代位置「從西廂記到馬蒂斯」 (2012-11-20) (圖)
創作對談:《繪畫大道中》之《不打自招》(三) (2012-11-20) (圖)
視覺推介:《十二肖》呈獻「龍蛇運集」 (2012-11-20) (圖)
0382 「我」與進念的三十年 (2012-11-16) (圖)
香港大會堂50周年:文化官員質的改變 (2012-11-16)
「求知若渴」宛如沙漠甘泉—謝素梅《源起》 (2012-11-12) (圖)
創作對談:《繪畫大道中》之《不打自招》(二) (2012-11-12) (圖)
視覺推介:「我的寶貝」—日本藝術家富田菜摘首個香港個展 (2012-11-12) (圖)
大鬧天宮 何應豐 尊重生命的每一絲卑微 (2012-11-09) (圖)
敢觀舞台:經典與劇場的crossover (2012-11-09) (圖)
琵琶×原住民音樂 (2012-11-09) (圖)
新聞攝影的力量何在? (2012-11-06) (圖)
視藝推薦:《一起迷失在南山的深秋》香港插畫家Leumas To首場內地個展 (2012-11-06)
創作對談:《繪畫大道中》之《不打自招》(一) (2012-11-06) (圖)
新派藝術「P ON P」:當「想像」與「現實」相對撞 (2012-11-02) (圖)
創作對談:「相中有畫」:動物活在人類世界裡 (2012-11-02) (圖)
周書毅 x 伍宇烈 尋訪拉威爾的時空之旅 (2012-10-30) (圖)
記憶當下 留給城市的話語 (2012-10-30) (圖)
李俊 芭蕾中的戲夢人生 (2012-10-26) (圖)
蘭伯特舞蹈團的香港行 (2012-10-2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