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學英語,別忘了還有英式和美式之分。 資料圖片
小朋友剛學英語時並不會懂得分辨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僅認為英語是一門以26個英文字母組成的外語。久而久之便會發現有「British accent」及「American accent」之分;就猶如北京腔的國語和台灣腔的國語。當然,最明顯的不同之處便是「accent」(口音)上的分別,有不少academic research都會詳細分析兩種accent的不同,推而廣之更會有大量linguistic study探討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accent以及其因由。學術性的分析理論或許太難於理解,本文將會以不同的有趣例子讓讀者慢慢理解。
英式洗手間與美式洗手間
以去洗手間作為一個簡單的例子,港式教育中多會以「May I go to the toilet?」作引例,再教導相關的vocabulary,可以washroom、restroom、bathroom替代「toilet」;而這4個詞彙其實都是美式的用語,英式說法多會為「Excuse me, I have to go to the loo.」甚至直接說「WC」( (water closet的簡稱),亦有「lavatory」一詞的說法。理論上以上的用詞都可以互通,在兩國都能理解,唯獨「lavatory」只有在英國普及使用,因為美式英語中「lavatory」只是包含了washbasin作洗手清潔用途的盥洗室,並不是解決生理需要的地方;相同道理,英式英語中「bathroom」是指可用作洗澡,配有 bath/bathtub/shower設施的空間,並不一定配備有如廁的設施。亦因不同文化背景關係,在美國「toilet」最普遍,「loo」則是英國最common的用詞;而香港,似乎是美式的「toilet」較為人熟悉。
話雖如此,但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故多以英式英語為基準,如高架天橋便會是「flyover」,較少是以美式的「overpass」作交代。其實兩種accent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是文代差異的interpretation(演繹)而已。 ■吹水同學會會長 馬漪楠
作者簡介:馬漪楠,培正中學英文科副主任,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09/2010),與岑皓軒合著暢銷書《Slang:屎爛英語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