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社會階層日趨分化。網上圖片
晨 風
人生而不平等,是大自然的規律,因此才有了大千世界的豐富。
幾十年後同學朋友相聚,驀然發現,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兒時夥伴已分成了三六九等。無情流逝的歲月,在朋友間劃出了深深的鴻溝。
雖然人們在飯桌上言談甚歡,可是在心底裡,誰都把自己與他人做了一番精細的掂量。優越者難免沾沾自喜,事事不如人者,不免心中難堪。於是明白了,兒時的平等已一去不復返。出差在外的班長特地打了長途電話來,建議同學聚會聊天最好遵循「三不主義」:「不談老公,不談孩子,不談事業」,只敘同學之情。難得已身居高位的班長,還能如此體諒同學們的隱情。可惜可身為女人,敘完同學友情、健身、養生等等之後,不談那些攀比熱門的東西,又有多少共同關心的事兒可聊呢?
當今,即使曾是閨蜜級的朋友,也已經屬於不同的階層。有的是乘公務專車來的高幹,有的是身家不菲的老闆,有的是功成業就的名人,更多的,卻是默默無聞的平頭百姓,甚至下崗多年的工人。熱心的組織者,一視同仁地通知到各位,其實人們湊到一起,難免生出無限感慨。除了幾十年前曾經同桌過,竟沒有太多共同語言。不同階層在經濟、住房、後代教育上等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有著太多的不同。
有人的住宅富麗堂皇,有人卻擠在斗室之中;有人擁有幾套寬敞的大房,有人卻在為年過三十的兒子結婚無房而發愁;有人的孩子留學後進入壟斷國企或者大跨國公司,有人的孩子卻失業多年閒在家中;有人的孩子德才兼備,成為人生目標明確的陽光學子,有人的孩子卻因教育程度低而找不到人生方向。同窗們同樣的年齡,有人依然煥發著青春活力,有人卻因境遇坎坷而未老先衰。諸多的變化,讓人不由不感嘆時光之神奇,命運的無常。
曾去一位同學家聚會,她家是寬敞的複式住宅,有中式以及西式客廳、書房,整個住宅裝修得典雅華麗,充滿了中國文化元素。同學升到了局級,老公下海做生意。兒子從小有書籍與音樂的陪伴,多才多藝,前年考上了名牌大學。這樣的家庭,在社會資源上得到極好的互補。閒來全家三口下棋寫字畫畫,其樂融融。兒子說大學畢業不打算立即上班賺錢,而要潛心研究古代醫學文獻,夫妻二人完全支持兒子的決定,因為不需要兒子養家。 有閒有錢的階層,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基礎。
30年來,是什麼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教育
教育是劃分階層的第一道檻。30年前是否搭上文革恢復高考的末班車,決定著人後來的命運。幾十年前,哪個單位都缺人才,因此大學生不愁找工作,發展機會也更多。無論工農兵學員,還是文革後恢復高考上了大學的,或乾脆是業餘大學畢業,都可能因此改變命運。一代人命運的改變,自然會波及子孫後代,連孫輩都可能有更好的人生起步。
不久前去一位相識家串門。這相識曾任某高校管理高層,兒女也都上了大學,有了不錯的工作。他退休之後幫助兒子看孫女。這位先生自豪地說,他的孫女從小就享受著最優化的教育:最好的幼兒園,最優秀的學前教育,最好的小學。當然,也享受著很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剛會說話就會背幾十首唐詩了。他家寬敞的客廳中,掛滿了漂亮的書畫,都是夫妻二人的作品。這樣的環境,讓孩子從小就受到文化氛圍的熏陶。我想,對那位小姑娘來說,如果一切順利,她還應該能上最好的中學,上名牌大學。
北京的重點幼兒園及小學,除了有更好的設施之外,還有更精英的師資力量。凡有權有錢有關係的家庭,人生第一件要事,就是千方百計讓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什麼關係都沒有的家庭,才讓孩子就近入學。每天北京中小學放學的時候,凡有好學校的街道都會被轎車堵得水洩不通。雖然人們對精英學校非常不滿,但現實中,在教育起跑線上,農村與城市、城市普通人家與特權人家的孩子之間,是絕對不平等的。
更優秀的後代教育,是聚會中永遠值得暗暗攀比的話題。有人的孩子留學後定居國外,更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
行業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進工廠不如進機關,搞專業不如搞行政,對北京人來說,是個鐵的經驗。有兩位同學都是30年前的工農兵學員,大學畢業之後,一位進入工廠技術部門當了工程師,默默無聞荒廢一生。後來企業倒閉,他也早早下崗了。再見面時,他已滿頭白髮憔悴不堪,經濟上也很窘迫。而另一位呢,雖然學的是理科,可他選擇放棄專業進國家機關走仕途,結果現在升到了局級,志滿意得,紅光滿面,同學聚會從來他買單。北京人選擇職業,機關是首選,進企業是下策。改革開放後,第一代工程師的命運,多數比工人強不了多少,都是最先下崗的社會弱者。
當代年輕人擇業,當公務員依然是首選,更少人選擇進工廠。前輩的命運,足以成為價值導向。
出身以及關係
對命運影響最大的,除了教育、行業之外,出身背景非常重要。
出身以及關係,都是一種有用的財富。文革剛結束,恢復官位的老領導都是第一時間就把子女都安置好。「50後」、「60後」中的成功者,入職時多數有父輩的影子。30年前,幹部子弟有更多參軍、進機關、進科研單位的機會,人生路上也更順利。他們掌握了權力之後,也會安排好自己的後代。晉身於權力關係網之中者,後代也更容易在社會上佔據有利位置。
「有本事不如有個好爸爸」,這話30年來並沒有過時。如今沒有過硬的關係,一流大學的學生入職時也可能處處碰壁;而有關係的年輕人,即使是四流大學的學生,也能輕鬆進入一個好單位。很多年輕人認為,學會經營關係,互通有無,是一種很實際的生存之道。
出身、背景不同而造成的懸殊生存狀況,在同學中劃出了新的階層,也沖淡了同學情。再過30年,同樣的情形能否發生在後代身上?
但願在不遠的未來,無論你是什麼出身,從事什麼行業,都能依靠自身的能力,贏得廣闊的發展空間,贏得平等的社會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