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去年區議會選舉,經過保良局見到白韻琴派單張拉票,拿起來看,發現她原來是我小學師姐。回家問一眾姐姐,原來還有劉天賜、鄧小宇兄弟等,都是早一輩的校友。想不到紅磡一家不起眼的聖公會小學,也出了些人物。最奇的是,姐姐說她們那時還有英文話劇哩。這些高檔的玩意,跟我記憶中的小學很不一樣。
姐姐那年代,學校是怎樣的我不知道。但到了我,學校的基調主要是民國加草根,假如早期有任何海派的風光,我們已看不到。這話怎說?首先是有些老師英文很爛,記得有個岑sir,英文水平是誤人子弟,終日抽煙,一下課就去打麻將。待上了中學,才一步步追上來。
至於民國味道,是種氛圍吧,如男女教師皆稱「先生」,中文科稱「國語」或「國文」,都有傳承心意。氛圍也來自一位教國文和體育的謝先生,四五十歲,人很正氣,可能當過兵,上國語課講很多忠孝節義、修身齊家的東西,體育課教踢足球,跟男同學很認真較量球技。謝先生已婚,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我同班同學,另一個讀低年班。六年級的時候,因為要準備小學會考,下午要留校補課,我們會帶飯,在地牢一個小課室裡吃。有次有兩個同學不知怎的吵了起來,謝老師到來調停。他罵了一句我很記得:「吃個飯,不用十五分鐘,吵甚麼?!」所以到了今天,我還認為吃飯是應該快而簡單的。
那時的女教師都穿旗袍。有個教算術的霍先生,腳有點跛,脾氣火爆,派作業簿是一本本飛過來的,像血滴子,大家又怕又恨,但她書教得清楚。另一位女教師叫李先生,人很和善。上世紀六十年代四天供水一次的日子,很多學生家裡都要張羅水,李先生家門常開,歡迎我們帶膠水桶去打水。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謝先生,他樂天投入,有勁。到了小六畢業,他為每個學生寫紀念冊,留下鼓勵說話。贈我的是:「淑德取以處人,賢慧用以治學」。很難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