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核桃。 網上圖片
文:馮 磊
講個故事。
一九八零年代,山東農村孩子結婚,時興四大件。這四大件分別是:電視機、電冰箱、石英錶和收錄機。這四大件,當時一般只有條件很好的家庭才能實現。就像今天孩子們結婚父母代為操辦家庭轎車和房子一樣,是件大事。
當年我們村有復員軍人回鄉,找的媳婦是鄰村書記的閨女。兩個人結婚那一天,吹吹打打,很是熱鬧。光送嫁妝的人群,稀稀拉拉就有半里多長。書記給閨女的陪嫁,在農村人眼裡自然非常豐厚。其中,四大件自然是不可少的。
我記得當時跟著一群人看媳婦,很是熱鬧。在村口的橋頭,大家議論紛紛,稱讚說嫁妝多麼多麼好,是多少年來附近村莊都沒有見過的。這時候,有一位在大橋下拾荒的老太太淡淡地說了句:「這有什麼,我當年結婚的時候,大件小件一應俱全,連砸核桃的小錘都是檀木的……」大家聽了,都沒怎麼當回事。等到迎親的隊伍過去,我們再找那位老婦人,她已經拉著地排車子走遠了。
這位老太太,早年是大家閨秀。家庭極其富有。她的婆家,是本地首富。所以說,結婚的時候,「紫檀木的小錘」絕非戲言。但是,他們結婚不久,就解放了。數年過去,家產所剩無幾。期間的經歷曲折,自然無需多說。再後來,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她已經五十多歲。老伴早就去世了,兒子也沒有很大的出息。於是,老太太一個人拉著車到處撿垃圾。這,也是人生之一種。
寫這麼多,不想長篇大論。本來世事無常,滄海桑田也算是常有的事情。這就像一個核桃,原本是綠色的果子,久而久之,歷經歲月的打磨,竟然乾瘦下去、有了皺紋,然後有了光。最後,就有了古董的光澤。
沒事兒的時候,我會經常想起我們村的那位老太太。想起她當年坐在大房子裡,吸旱煙、用紫檀木小錘砸核桃藉以消磨時光的場景。那時的她青春靚麗,面龐飽滿,一雙從未摸過農活工具的手,撿起伙子上的核桃仁,送到櫻桃小口裡去……這樣寫,是不是太煽情了?但我知道,當年她家裡騾馬成群的時候,這種生活其實是一種常態。
後來吧,再後來吧,社會發生了變化,人生的軌跡就突然發生了變化。手中的核桃沒有了,自己卻變成了一枚核桃。這樣的人生,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如果能夠從容對待,也是一種智慧的人生。
彼得.潘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因為害怕長大,他出生的第一天,就從家裡逃了出來。後來他跑到永無鄉,成了一群孩子的隊長。再後來,彼得.潘誘使小女孩溫迪帶著兩個弟弟跟他去了永無鄉。從此過上了奇妙的生活。其間,孩子們做了很多大事。包括,曾經與海盜頭子決一死戰。
彼得.潘不想長大。原因在於,一旦長大就必須肩負起沉甸甸的責任。除此之外,我想,恐怕也與會失去大人的庇護有關。但人生在世,就這麼短短幾十年。是否長大,絕不取決於個人的意志。小飛俠的夢,最終也就是一個夢罷了。
人到中年,被現實逼入牆角的事情偶爾就會出現。時間久了,自己在心裡感嘆:「那些活到九十多歲乃至更長的人們,每一個都是奇跡啊!」他們的心裡,裝了多少秘密和多少辛酸。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足以編一套百科全書。
萊蒙托夫說,「一個人心靈的歷史,哪怕是最渺小的心靈的歷史,也要比整個民族的歷史來得有趣和有益……」這段話,出自於《當代英雄》。
每個堅持不放棄的人,都是英雄。他們的每個故事,都是奇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