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富金融策略師 黎智凱
這兩天,上海北京等地多個房地產交易中心窗口前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原因在於3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發佈,這一政策被稱為「國五條」實施細則。政策中進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出售自有住房按轉讓所得20%計徵個稅。
受房地產新政的影響,周一滬指暴跌3.65%,創2010年11月12日以來最大跌幅。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駐地遭遇媒體圍堵,面對記者關於新「國五條」是否會進一步推高樓價的質疑,他說:「政策剛出來,我們試一段再說吧。」
筆者從來不反對調控房價,但是調控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儘管此政策被稱為為樓市調控十年以來最犀利狠招,但並非新政,只不過是舊稅收政策的重申。對於個人轉讓住房,如何繳稅的問題,最早出現在《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中,個人出售自有住房取得的所得,應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徵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部分相關專家認為,「國五條」及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調控從嚴的基調,對市場供應及成交都會產生明顯影響。隨著地方調控細則的陸續公佈,「一路高漲」的房地產市場可能有所降溫。
筆者認為,20%所得稅將同時抑制投機和剛性需求,剛需或將轉向新開樓盤,同時租房市場價格或將進一步提高。原因在於徵收20%交易所得稅其稅收成本還是由買者來承擔。如按照這種方式交易,將提高二手房的交易成本,二手房交易的重稅會讓更多的人轉向一手房交易市場,極大提高了首次置業人群的購房成本,這樣就使得更多剛性需求的購房者買不起房子,從而進一步促進租賃市場的發展,更進一步的推高房價。
中國總體的城鎮化水平還很低,從這幾年的走勢看,房價水平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原因何在?是幾年來一些合理需求被限購限貸政策嚴重擠壓、推後,在無法承受時的爆發,是一種報復性的反彈。回顧10年房價,9次調控,屢調屢高。在筆者看來,如果不能對其科學認識,不能夠採取確實有利於剛需購房者的措施,僅僅只是一味的打壓,不但達不到目的,還將製造房價下一輪的暴漲。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