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從上周四(21日)凌晨公布的聯儲局1月份議息會議紀錄中,可以看出有不少篇幅談及退市,加劇市場對量寬措施提早結束的憂慮,引發當日金融市場波動。
事實上,聯儲局於12月份會議中,便已為未來貨幣政策設定了目標,如失業率維持在6.5%以上,未來1至2年的通脹預期不超過2.5%,才會維持現有的寬鬆貨幣政策,否則將有可能加息。
這與早前幾次聯儲局僅強調若就業市場仍未復甦,不會撤回措施不同,明顯是為了提早結束寬鬆政策而鋪路。因此,在1月份議息會議紀錄中,有多名委員質疑無限量寬措施的成本及風險,部分人甚至希望提早減慢甚至停止購買資產,並將於3月份之議息會議中,考慮改變量寬措施的方針。
自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聯儲局便推行寬鬆貨幣政策,將利息壓低至0.25厘的歷史低位,並推出量寬措施,大手買入國債,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從而穩定環球資產價格。同時,亦將作為無風險利率指標的10年期國債孳息,從金融海嘯發生前的4.5厘,壓低至2012年中最低僅1.4厘,令低息環境得以持續,令經濟帶來動力。經過五年時間,成功令美國失業率壓低至8%以下,房地產價格回升,金融市場亦回復穩定。
然而,一旦聯儲局逐步減慢或停止購買資產計劃,令美國國債少了一個主要買家,加上環球經濟復甦,以及歐元區局勢恢復穩定,使被作為避險資產的美國國債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大減,這將會令國債孳息上升,而事實上,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亦已重由2012年中的低位回升至目前約2厘的水平。
美國國債孳息緩慢上升,代表著經濟前景的改善,同時表示該國存款利率有上升之空間,吸引資金流入美元,令美國8大銀行上季總借貸雖增至3.9萬億美元,但貸存比率卻降至5年低位,有利當地金融業及資金流轉。
孳息上升加重政府負擔
不過,這同時亦會對貨幣造成支持,美元轉強將會為當地出口業帶來打擊,更重要的是,孳息上升意味著美國政府開支的成本大幅增加,加重政府負擔。
明顯地,聯儲局退市的時機十分重要,一旦過早退市,這將會對經濟增長造成抑制,令環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的風險。反過來看,若太遲退市,低息環境誘發過度借貸,配合經濟增長,通脹風險將會增加,並可能造成資產泡沫,為全球金融市場埋下另一個計時炸彈,一旦經濟周期逆轉,由過度借貸引發的連鎖反應將會導致令一場金融危機的發生。
某程度上,正因為已投入在量寬的規模太大,央行有點動彈不得,如上述單是會議紀錄出現討論過相關議題的內容,已足以令人猜想央行退市的可能性,相信從期望管理的角度,未來央行的官方或非官方言論,均有類似的題目,讓投資者知所行止,讓泡沫中的氣體自行慢慢釋放,而非由央行主動刺破。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