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代表作《吹肥皂泡泡的少年》。 網上圖片
朵 拉
一個少年趴在石台上吹肥皂泡泡,他左手旁有個小孩,露出半張臉,眼睛的焦點對著吹得很大且透明發亮的肥皂泡泡。構圖非常簡單,逼真得像一張照片。洛可可風格的法國畫家夏爾丹的《吹肥皂泡泡的少年》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從這幅畫中知道,原來18世紀的歐洲就有吹肥皂泡泡這玩意兒。
有人嘲笑那些有夢想的人,是在吹肥皂泡泡。輕盈飄逸的泡泡在身邊飄蕩,看起來很漂亮,但很快的就消失不見。夢想無法永恆嗎?或是說,夢想難以實現?
1699年11月2日,夏爾丹出生於巴黎。父親是做枱球桌的工匠,手藝好到連法國國王也是他的顧客。當時人們把肖像畫和歷史畫當成高級畫種,夏爾丹卻選擇了在學院體系中認為較低級的靜物畫和風俗畫。畫風平實的他試圖通過靜物畫來反映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趣味,也以風俗畫反映普通人民和善、勤勞、儉樸的美好品德。他的風俗畫受到小荷蘭畫派的影響,畫的雖然都是一些常見的平凡物品,但能賦靜物予生命,善於把人物形象和生活環境聯繫起來,使得思想內容更深刻,質樸而寫實的畫法,獲得熱愛生活的人思想情感的共鳴。代表作有《洗衣婦》《廚娘》《小孩和陀螺》《午餐前的祈禱》和《吹肥皂泡泡的少年》等。
1728年靜物畫《鰩魚》展出,一舉成名,並以「擁有描繪動物和果實才能的畫家」的推薦理由當選為皇家藝術學院院士。他是洛可可風格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也是備受藝術評論家狄德羅稱讚的畫家,1779年12月6日死於巴黎。
崇尚樸素的夏爾丹,作品表現出來的美自然而親切,成為他的藝術魅力。他用色素雅諧調,畫面恬淡柔和,就像這一幅《吹肥皂泡泡的少年》,看著似乎是以畫來記錄一個生活片斷,然而,畫家要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呢?
肥皂泡泡吹得多麼大、多麼美,最後的結局終歸是破碎。破碎以後的美麗,還是一樣的美麗嗎?也許夏爾丹要告訴我們,夢想不要只是站在旁邊看,而要設法去實現,就不會淪為虛幻的肥皂泡泡。
每日黎明前習慣晨運,受邀演講的主辦單位特別挑選到天然環保農場,留宿的清早也不例外,剛打開別墅大門,小孩的歡樂笑聲揚起來,為美好的清晨加分。草地上露水未乾,孩子們喜悅地追逐著身邊輕靈飄舞的肥皂泡泡,有些泡泡大得像個單車輪子,因為有人用一個大鐵圈子,在空中劃出大肥皂泡泡,有的小孩用吹管拚命在吹,細緻的泡泡像日日春的花一樣,不停綻開,大小肥皂泡泡這時快樂地四散紛飛,悠悠揚揚在空氣中飄浮。溫柔的太陽光下,晶瑩剔透的肥皂泡泡在旋轉流動,像無數繽紛飛翔的燦麗圓朵小花,叫孩子們心花怒放。
愛做夢的孩子都喜歡肥皂泡泡。一起慢跑的同去友人感慨。這些小孩就像我小時候一樣。可是,他們不曉得,肥皂泡泡最後都會飛走,然後破掉。
環保天然農場周圍是樹林、果園、花圃、菜園,夜裡散步,輕柔的風吹過,看著遼闊天上數點星子,感覺到夜涼似水的寒意。有個夜晚曾和朋友打傘散步看星星,當晚飄灑細得似霧的雨絲,星子卻一顆也不見,但沒今夜的寒冷,令世間溫暖的總是友情的關懷。朋友家有個隨意擱著幾盆花的露台,沒漂亮的裝潢,是我借宿在那兒最常流連的地方,一個適合看太陽和星子升起的場地。
隱隱地有點惋惜,像他生活那麼忙碌的人,不可能在平常時候浪費寶貴的時間,可惜了那麼好風景的露台。雖是談得來的朋友,卻各人有各自的追尋和選擇,要求和嚮往的都不一樣。
聽過一個久不執筆幾乎已經脫隊的作家說:「對日子依然有夢的人才會對著天上的星星發呆。」
能夠對著星星發呆,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至少得把心空出一點點位置,找出一些些閒情,很多朋友都已經不做這種傻事了。
問過五十幾歲的P:「人老了,還會有夢嗎?」喜歡和P聊天,是由於他對我的容忍和誠懇。從不譏笑我思想簡單和愚昧無知的朋友,在他面前,我可以自然真實,不必虛偽矯飾,不懂裝懂。
所有的故事在開始的時候,都讓人充滿燦爛憧憬。正像年輕單純的歲月裡,對未來的路充滿無數熱情豐沛的綺麗幻想。當日子迂迴流過,曲折粗糙的生活將會令錚然盛放的一簇簇夢想的花逐漸凋零枯萎或離散飄落。
意外地看到P的微笑:「不要以為老年人沒有夢。」
年輕時候的激情熱烈狂亂,追夢的姿態是不顧一切的急灼躁熾。悲歡歲月澆下的風霜冷水,使人在走過年少沸騰的燃燒火焰後,讓妥協和捨棄把狂熱的夢變成收藏太久的桔子,日漸萎縮乾癟。
悵然的心憂傷起來充滿迷惘,是不是有些夢和理想,是一個無論怎麼努力用心去經營長途跋涉也永遠無法抵達的目的地呢?
然而強硬的P凜然地說:「不管是幾歲,人還是要有夢,一步一步去完成,從而帶來成就感和快樂,這樣的日子才有意義。」
P的積極是由於他曾經有過夢不成的悔憾或者是滄桑歲月並沒有扭曲他的執著信念呢?
我沒有追問。
當我在追夢的途中遇上阻礙、挫折和失敗的路障或柵欄,支撐不住,跨越不過去,感覺沮喪洩氣,苦於掙扎的當兒,我趕快反覆溫習P的堅毅,然後不再推諉和埋怨,打起精神繼續奮鬥。
夜晚的農場天空,星星比別的地方要明亮,就像早上圓滿自由純淨美麗的肥皂泡泡,彷彿在提供一個訊息,一個人就算到了老年,也還要有夢,並且還堅持把渴望的夢一一設法實現。因為人生不要有悔,也不願有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