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逸峰故居。 作者提供圖片
王大慶
千年古城江蘇東台原有一條聞名蘇北的石板街,石板街上寺廟甚多,故名寺街。逸峰故居便坐落在寺街。舊城改造後,寺街不復存在,但卻衍生出一條明清街,逸峰故居也擴建成逸峰園,坐落於明清街北首,成為鹽城市文物保護單位。逸峰園是一座仿清的江南園林風格的庭院建築,院內假山流水、曲徑長廊、人文雕塑、古樹翠竹、奇花異草……環境十分優雅。原上海市委書記、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百歲老人夏征農的題詞更為逸峰園增色不少。
我家離逸峰園不遠,幾次從它門前路過,只是抬頭瞥一下逸峰園的行草題匾,卻一直沒有進園觀賞。前不久,多年居住在外的姑父回鄉探親,特意來看我父親,談話間聊起逸峰園,才知這逸峰園的主人黃逸峰居然是我姑父的堂叔,姑父當年參加革命還是他引導的哩。姑父說,黃逸峰生於1906年,祖上與我家一樣也是經營木行,家庭生活比較安逸。黃逸峰姐弟7人,他排行老三。5歲時就被父親送到東台私塾啟蒙讀古文。12歲時,進南通師範附屬小學讀書,後來考進南京東南大學附中初中班,第二年跳級進入高中班,1924年8月考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讀書,第二年又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商學院,其間,參加了著名的「五卅」運動,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出於對黃逸峰先生的敬仰,近日,我特意去逸峰園裡拜謁黃逸峰故居。走過麻石板鋪就的明清街,沒多久便來到將軍門。這是逸峰園前的一座石碑坊,高約12米,寬約8米,碑坊為花崗岩造就,從基座到頂部均浮雕走獸,頂上兩根雲龍柱很有氣勢,牌坊上雕「將軍門」石匾,正面朝東碑坊的兩側刻著「逸才不偽大名鼎鼎書生體 峰性難移鐵骨錚錚革命家」,為當地著名書法家題寫。觀這副對聯,頗耐人尋味,逸者,超出一般也;峰者,鐵骨錚錚、一柱擎天。黃逸峰從書生到將軍,一生坎坷多難,然「鐵」義凜然,彪炳青史。這副對聯堪稱黃逸峰一生的真實寫照。背面朝西碑坊的兩側寫著「將軍偉績垂青史 百姓頌聲樹口碑」,這副對聯表現了黃逸峰與家鄉父老的情和義。據東台有關史料記載,黃逸峰是東台的第一位共產黨人,12歲起就外出求學繼而投身革命,在那風雨飄搖的歲月中,他無時無刻不以熾熱深情關注著家鄉的這片土地。1927年10月,擔任中共江蘇省委農委外埠工作部秘書長的黃逸峰,根據省委指示,回家鄉東台幫助創建中共東台縣委,開闢黨的地下工作,由此東台革命歷史翻開新的一頁。次年他再度回東台巡視工作,顧不得敘天倫之樂,來不及洗一身塵土,一到東台,他就摸情況,談工作,搞串聯,組織農民暴動,使東台地下鬥爭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
進入將軍門,迎面就是將軍樓,這是仿清的兩層建築,古色古香,清磚小瓦,飛簷翹角。逸峰園就緊靠將軍樓。園內的黃逸峰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清朝民居,坐北朝南,原有48間,現存兩進10間,磚木結構。由於我到時尚早,園內工作人員還未及開故居大門,我便先行拍攝故居外景。須臾,大門開啟,只見門廳磚雕圖飾精美、古樸,右側為天井。第一進廳屋,面闊三間,東側接有廂房一間。中間8扇平門通向第二進後廳,仍為面闊三間。天井東西兩側各有廊屋開有一門,通向廣濟河。在距門5米遠的河邊,有一用花崗石駁岸的碼頭。整個故居典雅別致,外牆以青磚砌築,屋面鋪設小青瓦,屋脊裝飾樸素大方,山面築有封火牆,天井內以青磚鋪地,室內地面鋪有「羅底」磚,「羅底」磚下埋有瓦甕,以防潮濕。
故居內展出了這位傳奇將軍的生平業績。我從第一部分「熱血青年」起,依次觀覽了「播火東台」、「營救恩來」、「聯抗司令」、「鐵道元勳」、「理論建樹」等部分。從大量的歷史資料和許多珍貴的照片、遺物中,我不但了解了黃逸峰的革命一生,還為他的傳奇經歷而讚歎。作為一介書生,黃逸峰在大學裡就成為上海學生運動的領袖;參加革命後,身經百戰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授予軍銜的將軍;78年又以73歲高齡受命重建上海社科院,其間,潛心於清朝洋務運動的研究,撰寫了一大批理論著作,如《中國近代經濟史論文集》、《舊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中國洋務運動的評價問題》、《略論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性格》、《資本家怎樣剝削和壓迫工人》、《不斷降低產品成本》、《工業企業的經濟核算制》等,在全國產生了極大影響,從而實現了從將軍到學者的華麗轉身。在歷史上,他七次被捕,忠貞不屈;被迫三次脫黨,矢志不渝。久經考驗,令人敬佩。
從故居出來,我又來到西南側的流芳亭,亭中有東台籍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敬塑的黃逸峰青銅座像,下題:黃逸峰,1906-1988,座像後是著名文學家、出版家、原「聯抗」副司令李俊民為黃逸峰八十壽辰敬寫的祝辭:逸峰我司令,崛起東海濱,少年秉壯志,熱愛在人民……不負黨所托,功業自錚錚,奮鬥六十春,無愧為菁英。
瞻仰著黃逸峰的座像,默念著李俊民寫的祝辭,我的心中又一次升起對這位老革命家、老理論家的敬仰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