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惠言貞音:兼顧兩地利益和感受 妥善處理奶粉問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30]     我要評論

王惠貞 全國政協委員

 特區政府推出了「限奶令」,香港媽媽不必再擔心買不到奶粉,令港人暫時鬆了一口氣,這是以港人利益為先、迅速回應民意的體現。但是,內地媽媽、內地孩子的處境,我們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提出的「上海經驗」,對香港具有啟示意義,值得特區政府參考借鏡來處理奶粉問題。香港和內地融合日益密切,出現摩擦在所難免,但處理矛盾不宜簡單化,照顧港人無可厚非,亦要顧及內地同胞的利益和感受。若小題大做、借題發揮,將奶粉問題政治化,繼而全盤否定自由行、抗拒兩地融合,這更不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肯定得不到絕大多數市民的認同。

應兼顧兩地奶粉需求

 在今年兩會中,奶粉問題是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問題。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扮演著香港和內地溝通橋樑的角色,有責任向中央反映港人看法,向內地解釋特區的限制奶粉出境措施乃不得已而為之,希望內地同胞體諒本港家庭的苦況。身為人母,我完全體會得到孩子「斷奶」的感受,不希望香港媽媽為買不到奶粉而發愁,現在香港的孩子不用擔心沒奶吃,香港的媽媽可愁眉舒展了。但另一方面,內地孩子怎麼辦,內地媽媽的感受和需要,我們有沒有顧及呢?「限奶令」亦容易「殺錯良民」,近日接連發生帶奶米粉的內地遊客被錯捉錯罰,打擊了內地遊客來港購物的信心,而本港海關前線人員的工作壓力驟增,怨氣頻生。「限奶令」產生的副作用,不能不正視。

「上海經驗」對香港有啟示作用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參與港澳小組討論,談到奶粉問題時,說了他在主政上海時的經驗,很具啟發作用。俞正聲指出他在上海工作期間,也面對過類似的問題。大量外來人口湧進上海,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變得緊張,本地人抱怨外地人搶佔資源。經過政府持續增加服務,矛盾最終妥善解決。俞正聲強調,道德上而言,外來人與本地人應享相同的待遇,既要考慮本地的接受能力,也要照顧外地人的感受。「上海經驗」的思路就是利益兼顧,並以耐心持久的服務化解問題,這很適用於香港解決奶粉問題。本港社會有意見指,可以將本港人和外地人的市場分開處理,互不干擾;還有意見指,可以在邊境地區開設專門的奶粉銷售點,不但解決了內地奶粉供應問題,還降低對市民正常生活的干擾,為本港創造商機。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政府、社會集思廣益,共謀對策,相信可以為化解奶粉問題找到一個更成熟周全、更讓人接受的辦法。

堅持守望相助互相尊重的原則

 內地一向盡其所能支持香港,這是香港市民眾所周知的。在今年兩會,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席首次記者會時便強調:「凡是有利於增進港澳同胞福祉,有利於深化內地和港澳合作交流,有利於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事,中央政府都是盡心盡力地去做。」內地支持幫助香港的事例多不勝數,最典型的是,沙士期間,在內地物資供應緊絀的情況下,仍調動100萬個口罩、40萬件保護袍、20萬個眼罩及10萬個鞋套運到香港。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訪問香港,探訪「重災區」淘大花園的居民,更向港人明確表示:「我和你們一樣,身上都流著中國人的血……中央政府決定,凡是香港需要的醫療衛生物資和醫護人員,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一切需要保證供得上、拿得出,全部費用由中央財政承擔!」這一切,令港人感受到國家強大後盾的力量,也為港人渡過難關打下「強心針」。當年領導全港醫護人員對抗沙士的前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鴻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沒有中央各方面的支持,香港難以戰勝疫症。」

 另一方面,每每內地發生重大災難時,港人都踴躍捐錢捐物,扶危賑災,向內地同胞及時伸出援手。如今奶粉供應緊張只是小問題,與過往遭遇的困難相比根本微不足道,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難,最重要的是,要堅持「香港和內地同為一家人」的大原則來考慮解決的辦法,以守望相助,互相尊重,互諒互讓的心態,設身處地考慮對方的利益和感受。試想一下,如果內地因某種物資供應短缺,也對香港實施限制措施,令港人生活大受影響,港人又會作何感想呢?

兩地融合發展乃大勢所趨

 值得留意的是,最近香港在討論奶粉問題乃至探討近年兩地融合時,出現一些有失偏頗的聲音,有政治化的傾向。有人認為奶粉、雙非問題根源都是內地人搶佔香港資源闖的禍,甚至將近年本港樓價狂漲,租金飛升,通貨膨脹都歸咎於自由行,有人在指摘水貨客時提出「光復上水」的口號,甚至祭出「龍獅旗」。有輿論認為,香港和內地融合越緊密,香港就會被「赤化」,喪失本港的基本價值觀,只有疏遠分離,才能避免香港被「污染」,才能穩守香港的價值觀。事實並非如此,這些說法帶有很大的誤導性。

 香港與內地基於歷史原因而存在差異,在交流合作過程中出現矛盾在所難免,但兩地融合、共同發展是大勢所趨。兩地已形成風雨同舟的關係,需要的是加強溝通,增進彼此包容信任,而非誇大分歧、激化矛盾,甚至要求中止兩地交流往來。如今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等經濟區域協作日益加強,爭取更大發展空間,香港怎能逆流而行,因噎廢食呢?內地發展迅速,市場廣闊,為香港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可惜的是,過去十多年兩地合作進展緩慢,令香港錯過不少良機,經濟發展越來越落後於周邊地區和城市。如果現在兩地關係再因交往中的一些小矛盾而惡化,只會令香港進一步陷入被邊緣化的地步。相信大多數市民絕不願見到這種情況出現,而是希望兩地通過加強溝通融合來消除矛盾,促進互補雙贏,使香港發展取得新的突破。

相關新聞
明刀明槍:民陣衝擊、教協洗腦、學聯罷課:「癱中」禍害下一代 (2013-03-30)
拆穿「癱中」糖衣 阻止倒香港米 (2013-03-30)
惠言貞音:兼顧兩地利益和感受 妥善處理奶粉問題 (2013-03-30)
西方走廊:華爾街「虛火」釀造超級泡沫 (2013-03-30)
來論:「愛與和平」外衣難掩「癱瘓中環」暴力違法本質 (2013-03-29)
少數反對派堅持與中央對抗不得人心 (2013-03-29)
明刀明槍:程翔為什麼要扭曲喬曉陽講話? (2013-03-29)
教協鼓吹「癱瘓中環」禍害學生 (2013-03-29)
西座內望:蕭若元結束「人網」要脅黃毓民 (2013-03-29)
揚清激濁:用足中央惠港措施贏得重大商機 (2013-03-29)
來論:「癱瘓中環」信念書的核心是違反《基本法》衝擊法治 (2013-03-28)
環球視野:從習李新政的法治特色說起 (2013-03-28)
解惑篇:嚮往中國夢 實踐中國夢 (2013-03-28)
「佔領中環」歪理連篇 (2013-03-28)
港台事件政治化別有所圖 (2013-03-28)
人才培訓應跟上兩地醫療合作步伐 (2013-03-28)
來論:愛國愛港者治港才能確保「一國兩制 」 (2013-03-27)
政治接班的「中國模式」和「中國優勢」 (2013-03-27)
反對派策動「佔領中環」的背後 (2013-03-27)
政經多面體:星港同樣面對樓價高企問題 (2013-03-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